第一章 布洛赫与神学乌托邦 人们对“乌托邦”这一概念及其属性的争论似乎从未终止过,而本书所言的“神学乌托邦”似乎又是一个颇为陌生的范畴。那么,本书所论及的乌托邦和神学乌托邦究竟是什么?神学乌托邦何以能够作为布洛赫文化批判思想研究的主线贯穿始终?
沈阳翁的视野真是博学,谈起了共产主义理想与乌托邦。但他一张口就给“博学”打了引号。他说:“这个乌托邦的这种社会形态,无疑啊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也就是共产主义。这种呃理想社会嘛,所以说也博得了很多人的向往。”乌托邦是共产主义?还值得很多人向往?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写了一本虚构的游记,内容是一个人到南半球的一个岛国旅行,那里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按需分配,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Utopia,从那时开始,这个字一直就没有中译文,直到严复翻译《天演论》。
1516年,英国的莫尔 出版了简称为《乌托邦》的著作,书中描写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一切生产资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劳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出版于1516年,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初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通过虚构的对话体形式,描述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乌托邦岛。
1968年美国动物行为学家约翰卡尔.霍恩做了一个实验,其目的是研究与动物种群密度相关的问题。该场地其实就是一个边长约2.7米,高度约1.4米,并且与外界隔离的封闭空间,这个空间被平均分为16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源源不断的食物和水,以及用于休息的窝巢,除此以外,研究人员还通过风扇和供暖系统将这里的气温控制在20至30摄氏度之间。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四史”关键词。今天刊发“四史”关键词第26篇,关键词是莫尔和《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