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学组共同组织专家组,结合我国2001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及近20年的研究进展制定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谈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相信每个心内科医生都能背诵出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传统分类系统,把抗心律失常药物按经典分类法分为4大类,分类的依据是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心律失常相关的作用机制,4类药物分别通过抑制Na+、K+和Ca2+通道以及肾上腺素能β受体介导的机制起作用。
为规范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时隔22年重磅更新。本文整理了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各类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治疗建议,供大家参考。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导语: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而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控制和预防心律失常。然而,这些药物往往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其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