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昨天(5月12日)从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今年繁殖季,河南罗山的野外朱鹮已成功孵化出81只雏鸟,是野外配对数量、野外孵出雏鸟数量最多的一年。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自然孵化的小朱鹮正在通过扇翅、啄喙等方式,向爸爸、妈妈求食。
11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经过3个小时的连续行驶,满载国宝朱鹮的货运包车从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的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抵达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朱鹮野化训练基地,20只朱鹮由此开启跨省定居生活,标志着湖北省建立朱鹮野外迁地保护种群的开始。
得益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在2008年启动的“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德清下渚湖湿地风景区的朱鹮数量已经由10只增长到了如今的800多只,德清县也打响了以朱鹮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品牌和湿地旅游品牌。
10月15日,在咸阳市渭河秦都段细柳营湿地,朱鹮放飞野外活动举行。图为展翅翱翔的朱鹮。10月15日,在咸阳市渭河秦都段细柳营湿地,24只朱鹮被野化放飞。至此,陕西10个设区市都有了朱鹮野外种群或人工饲养种群分布。朱鹮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旗舰物种,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标志。
本报讯(记者 赵一帆 通讯员 祝文平 戚静锋)11月12日上午10点,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20只“东方宝石”朱鹮“乘坐”货运包车,从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抵达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朱鹮野化训练基地,由此开启跨省定居生活。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国内数量最大的野生朱鹮种群。8月初开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今年野生朱鹮种群“秋季调查”。调查共发现野生朱鹮夜宿地137个,汉中市境内野生朱鹮种群数量呈增长态势。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作“东方宝石”“吉祥之鸟”,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我国更是朱鹮最主要的历史分布地。然而,受生存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朱鹮种群数量在上个世纪急剧下降。从当年的孤羽七只,到如今的种群破万,朱鹮保护者们走过了四十多年。
10月15日上午,陕西省林业局和咸阳市联合在咸阳湖野化放飞24只朱鹮。至此,陕西10个设区市都有了朱鹮野外种群或人工饲养种群分布。据悉,此次陕西省林业局和咸阳市联合放飞的24只朱鹮分别来自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
1月3日中午,几只朱鹮在湿地翩跹起舞。朱鹮展翅舞翩跹,结对相倚渭水边。1月3日中午,一只朱鹮从湿地上空飞过,与创新港的楼群相映成趣。1月3日早上,朱鹮与白鹭在湿地和谐相处。1月5日清晨,朱鹮在冰冻的湿地翩翩起舞。1月5日清晨,两对朱鹮在湿地漫步。
12月7日下午,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摄影爱好者在该县北部拍摄到一群罕见鸟类的飞行、觅食以及嬉戏的珍贵画面。经青川县林业局野生动物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照片仔细甄别,确认所拍摄的鸟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其被誉为“东方宝石”和“吉祥之鸟”。
【来源:商洛日报】2024年12月31日,正在乾佑河沿线开展野生动植物巡护的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野生动物和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干部接到柞水县乾佑街道马房子村一组群众陈新强报告:在其对面河中发现一只疑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
鄢怀林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12月7日,四川广元市青川县摄影爱好者在该县北部拍摄到一组朱鹮飞行、觅食以及嬉戏的珍贵画面。经青川县林业局野保中心主任李汶泽通过照片仔细甄别,确认所拍摄的鸟正是被誉为 “东方宝石”和“吉祥之鸟”的国宝朱鹮。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的朱鹮。
12月7日,四川青川县迎来了一幕难得的自然奇观——7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在此现身。据介绍,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和“吉祥之鸟”。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的朱鹮12月7日下午,青川县摄影爱好者在该县北部拍摄到一组朱鹮飞行、觅食以及嬉戏的珍贵画面。
大河网讯(记者 刘瑞朝)从大别山北麓到长江中游南岸,近日,2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正式在湖北省大冶市开始了跨省定居的生活,这对于在中国中部历史分布区建立朱鹮野外种群有着重要意义,也标志着朱鹮中部种群重建进入新阶段。加快美丽中部建设,是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内容之一。
来源:环球网 11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经过3个小时的连续行驶,满载“国宝”朱鹮的货运包车从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的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抵达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朱鹮野化训练基地。20只朱鹮由此开启跨省定居生活,标志着湖北省建立朱鹮野外迁地保护种群的开始。
大年初二早六点,宋会强、高山流水、老宣和我们夫妇几位鸟友约好,从密云出发,与中科院郭四火孟会计夫妇在杜家坎窦店汇合,两车七人,轮流开车,出京经河北邯郸段,冰雪路滑,有惊无险,后入河南安阳汤阴三门峡,入陕西潼关,经子午周至高速跃秦岭宁陕,子夜一点抵达此行目的地:陕南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