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兵器时代,一场60万人对决80万人的战役,兵力、装备全面处于弱势的一方笑到了最后。这是决定中国命运走向一场关键战役,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艺术,风云突变的战场格局,气势恢宏的布局排阵,这一切因素汇聚在一起,让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变得意义非凡。
《大决战》里三次决定性战役其实各有千秋,辽沈的战术,平津的碾压都让国军感受到了我军强大的战斗力。而在这次战役中除了前线指战员英勇作战的拼搏精神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我军这60万战士的背后,是解放区将近540万支前群众的默默付出。
到淮海前华野有个纵队统计,“一纵二五○五五人,二纵二六四○五人,三纵二七二四五人,四纵二三六六五人,六纵二六○一一人,七纵二九○一○人,八纵二六八七四人,九纵三一○九一人,十纵二九七二八人,苏北十一纵二五○二九人,十二纵一三○八六人,十三纵二六八七七人,渤纵一九一八五人,鲁中南纵
上映于1991年建军节的巨制《大决战·淮海战役》中有一段至今为军迷、影迷津津乐道,脍炙人口的情节:由赵恒多老师饰演的蒋介石在回顾历史并分析了一大堆敌我双方情况后,信心十足地对在座的一众国军将领说:“不管怎样,会战兵力是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