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6日讯 6月11日,88岁的高秉涵带着思念和乡愁走出牡丹机场,再次回到老家菏泽,他激动万分!多年来他一直奔波,护送百位老兵骨灰“落叶归根”。此次老家之行他把菏泽籍老兵常义廷的骨灰从台湾送回了故土。在菏泽期间他去了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记忆犹新。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因为一口吃的,让您错失了和亲人的最后一面,您会有何感谢?是不是光想想就觉得无比悔恨? 这位老爷爷只因13岁时多吃了一口石榴,错失与母亲的最后一面。从此他再也不吃石榴。他恨石榴,或者说他恨年轻时贪吃的自己。
1948年末,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解放战争胜利的天平已经偏向了共产党一边。高秉涵,原名高春生,1935年出生于山东菏泽,外祖父是清末最后一批公费留学生,资深的国民党元老,父母都是搞教育的,一起菏泽农村开了一所新式小学。
文/叨叨小科编辑/叨叨小科“我宁愿炮弹把我全家打死,只要能统一,我没有话说!”“有娘的地方就是故乡”这些话是台湾老兵高秉涵在接受采访时候说的。高秉涵年少时期就流落到台湾,一生都在寻找回到大陆的机会,在四十几年后才终于有机会回到大陆。这条回乡之路高秉涵从匆匆年少走到耄耋之年。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楠编辑|楠“我宁愿飞弹把我全家打死,只要能统一,我没有话说!”视频中的老者在说这句话时,眼中似有点点泪花闪烁。
1948年的中秋节,是他记忆中最深的一道伤疤 在这一天,为了躲避战火年仅13岁的他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母亲,而中秋的石榴则成了老兵一生都不会再碰的食物,多年后在姐姐的一封家书中,他才知道自己其实是个富二代,自己家是山东当地的名门望族。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6月15日下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菏泽旅台同乡会会长高秉涵一行,结束为期5天的寻根祭祖之旅,返回台湾。在菏期间,他祭祀双亲,护送旅台老兵骨灰回家,参访牡丹区档案馆、图书馆,参观通古文庙、朱家大院,与广大学子交流,捐赠图书。
#看见人间百态#人到中年,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过往经历如一幕幕画面、飞速闪过;未来岁月,又伴随不断衰老和渐多白发皱纹,不可抗拒的到来。转眼,生活在台湾66年的大舅,已经故去9年了,两岸形势又发生了很多变化。
如果离别是难以避免的人生常态,那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每次分开时,都珍重一点,再珍重一点;2013年过完暑假返校的时候,我妈给我准备了很多东西,大部分是吃的,其中一样是她自己做的咸菜,装在洗干净的、以前不知道装什么的玻璃罐里,外面套了几个红色的塑料袋,怕漏。
前言:1964年,一台湾士兵被起诉,原因是这名士兵想要抱着轮胎偷偷从海上游回大陆。不幸被海上巡逻兵发现将其逮捕,最后他被金门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临刑前,这名士兵向法官苦苦哀求,却不是求放他一马,而是希望法官能帮他完成遗愿。法官于心不忍答应了他:“你放心,我替你完成遗愿。
纪录片《两岸家书》播出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年轻观众较多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获得了普遍认可,满屏飘着“回家”和自曝家乡的弹幕,既表达着情感的共鸣,又代表着身份的认同。很多观众与影片讲述的人和事并无交集,为什么仍然止不住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