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深处,豫北腹地有一个小山村,叫做宝水村,这里的四时不同,风物各异,光阴静水潜流……久居都市的“地青萍”带着沉疴旧疾病回到乡村。她突然发现,乡村正在被很多人改变了,也改变了很多人,包括她自己。今年新获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宝水》重新把乡土文学带入大众视野。
乡土文学新的时代意义——兼评张行建长篇小说《春满石崖村》文/任正铭社会学家费孝通有一句至理名言:“中国是一个‘乡土中国’。”乡土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延绵了几十年乡土文学的血脉。农业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自然成为作家关注的对象。
第七届常德原创文艺奖获奖作品:哲人海德格尔说,诗意的栖居不是飞升于现实之上,而是在大地上;无论何种说法,都缘于一种原初情感:对于故乡,对于土地,对于父母,对于童年,对于根之所系的我们的来路和归宿,我们始终心存感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是“乡土中国”与西方现代性遭遇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文学形态。受现实危机的刺激,部分作家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中国/西方、传统/现代、愚昧/文明等来自西方的认知框架,并以此来重新讲述“乡土中国”,由此生产出荒芜的乡土景象和亟待启蒙的农民形象。
3月31日,“花城文学课”第4讲邀请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孟繁华来到花城文学院,开展题为“文学史视野下的当下文学”的讲座,由暨南大学教授、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申霞艳主持。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日(记者 廖慧文 通讯员 罗帅)3月30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024年常务理事论坛暨新时代·新视野·新问题:乡土文学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记者 张向阳六十多年前,作家周立波创作了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农民在历史巨变中的精神风貌。近年,中国作家协会推出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用文学的方式展现建设新农村的历史进程。
摘要: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紧密相关,将二者置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有助于在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框架中,理清从乡土文学到“新乡土文学”的历史脉络,揭示“新乡土文学”的基本特征、价值判断和审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