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3日讯 聊城东昌府区的葫芦产业是聊城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之一。这个区的堂邑镇路庄村被誉为“中国葫芦第一村”,村民几乎家家户户种葫芦,一亩收入可达万元以上。葫芦种植的规模有了,但却没有买卖葫芦的专业市场 。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李子骄 记者 刘博闻 聊城报道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晓培)“买全国卖全国,一把红伞走天下”,这是江苏邳州市四王村村民口口相传的一句话,也是这个苏北小村庄从名不见经传到声名远扬的“秘诀”所在。“红伞”是什么?村民们笑着解释道:“插满冰糖葫芦的把子,你看是不是红伞?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李川 记者 张晓培)徐州邳州市炮车街道四王村有着“冰糖葫芦第一村”的美誉,凭借冰糖葫芦及相关产业,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甜蜜的好日子。如今,当地进一步做大山楂交易市场,并采取村企联建的方式,建设冰糖葫芦加工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让甜蜜事业更甜蜜。
9月8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新村,浙江绍兴90后小伙包泽楠骑上从村民家里租的电动车,挨家挨户“串门”。已经来了两个多月的他,每天到处“闲逛”只为一件事——挑“尖货”。包泽楠口中的“尖货”,说的是品相好、器型佳、未经雕饰的高品质葫芦,当然价格也是极高的。
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新村,沿街大大小小的商铺多是做葫芦生意。随便走进一家,桌子、地面上随处可见葫芦,有的“个矮”,有的“肚圆”,有的柄长接近半米……“我们村一年到头围着葫芦转,种完了收,晾干了再加工出售,没有淡季。”村党委书记王士滨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了解,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已经有二十几年种植葫芦的历史,刚开始种葫芦,只是种植的单一品种,后来经过技术改良,引进新品种,最终葫芦种植形成规模,随之也获得了“中华葫芦第一村”的美誉。“我年轻的时候,村子里就种葫芦,现在已经形成了规模。”
中新网聊城3月8日电 题:“葫芦村”返乡青年葫芦里“淘金” 创新工艺圆“致富梦”作者 孙婷婷 张晓萌形态各异的葫芦摆件、鲜艳明丽的葫芦项链、小巧精致的葫芦戒指、山水国风图案的葫芦胸针……走进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新村返乡大学生莫俊玲的工作室,一件件葫芦艺术品看得人眼花缭乱。
编者按:金秋十月,硕果累累,齐鲁大地进入了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时节。近年来,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牢记嘱托,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如今,山东秋粮和各类农产品长势良好,即将交出一张盈车嘉穗的“丰收答卷”。
记者 国晓宁“今年葫芦又是一个大丰收,我今年种了4亩天津嘴葫芦,销售额预计能够达到40万元左右。”10月2日,国庆假期第三天,记者走进东昌府区堂邑镇有着“中华葫芦第一村”之称的路庄村,实地探访中华葫芦第一村葫芦丰收景象。
东昌葫芦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穿,东昌葫芦享誉大江南北,东昌葫芦雕刻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中国葫芦第一村”——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像是走进了一个葫芦的世界。在路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葫芦,农家院里更是葫芦堆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