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孔子,毛主席向来是颇多赞誉的。他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一则按语中写道:“曲阜县是孔夫子的故乡,他老人家在这里办过多少年的学校,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这件事是很出名的。”但相对于历代帝王贤臣口中的圣人、圣师,毛主席则显得更“偏爱”于一位被诟病千年的帝王——秦始皇。
礼贤下士之能千古无人出其右,无论是对顿弱、茅焦,抑或是他养着的那些儒家博士,他都以最大的宽容来对待,甚至那坑死的460人也仅仅是坑死他们,并未听说有株连之说,460人历史上常说是儒生,其实不过是一些方士之流,都是一些卢生徐福的拥趸,要是搁在后世,你们这样欺骗皇帝,还骗走无数的财富,我想不是轻松的坑死就能解决的,要是搁在明成祖那小子身上,应该足够诛连十一族了。
再说说兵马俑,兵马俑平均身高 1 米 8,据说代表当时人的正常水平,所以我们现在可能比当时矮一些,当然也有可能是一种夸张,因为武士俑高一些,在 1 米 8 到 1 米 9,将军俑 1 米 9 到 2 米,骑兵俑 1 米 7 到 1 米 8,战马普遍长 2 米,高 1 米 5 到 1 米 6。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这是毛主席评价秦始皇的话。与很多一味批评秦始皇的人不同,毛主席更坚持事物有两面性。他将秦始皇一分为二,分别去评价秦始皇功过。而且,毛主席在评价秦始皇时,许多观点也不同于前人。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这是著名学者高亨赞扬毛泽东的诗句。毛泽东一生都在读史,学史,评史,用史。他熟稔中国历史,对历朝历代历史人物有众多评价。其中他评价最多的就是秦始皇。不同时期,秦始皇出现在毛泽东众多的诗歌、谈话、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