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亳州9月11日电(韩震震、陶涛、丁纪)“你们看,这两个瓜蒌,一个是之前的株系,一个是我们选育了4年的株系,仅从外观上看,个头、形状就有很大差异。”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亳州兴禾)负责人刘凯,指着展示台上的瓜蒌介绍说。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2024年10月4日,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收药用菊花。 金秋时节,“药材之乡”安徽亳州谯城区十八里镇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药用菊花进入采收期,村民趁晴好天气,抢抓农时采摘、分拣、加工,供应市场。
近日,甘草医生与永刚中药携手,共同在安徽省亳州市成立甘草医生中药饮片溯源示范基地。此次合作采取“商业公司+生产企业+种植农户”的共建模式,旨在推动药材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以提高药材质量,带动药农增收。
近日,亳州市谯城区华佗镇大吴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内的苦参迎来收获期,当地药农抢抓晴好天气,使用大型挖掘机械收获成熟的中药材苦参,10多名“钟点工”手脚麻利地紧跟其后,大家分工协作,去土、捡拾、装车,一气呵成。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大吴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内的苦参迎来收获期。
【来源:安徽商报】12月3日,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的药农在田间收获中药材板蓝根。眼下,正值板蓝根收获的季节,在“药材之乡”亳州市农村,当地药农正忙着板蓝根采收、挑拣、晾晒等工作,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据了解,板蓝根是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等功效。
【来源:安徽商报】(9月2日,药商在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内选购中药材。金秋时节,在“药材之乡”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内,各地药商在忙着选购中药材,市场交易红火。今年上半年,亳州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1137.4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产值40.4亿元;规上医药工业产值236.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2024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40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在亳州开幕。本届药博会以“中医药,让人类更健康”为主题,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药膳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大皖新闻讯 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理事会成立,秘书处永久落户亳州——9月8日,大皖新闻记者从第二届中国(亳州)—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会议暨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理事会成立大会上获悉这一喜讯。从“华佗故里”到“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正在成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此次在亳州设立的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理事会,为区域内国家的中医药合作提供了良好对接平台,将推动各有关中医药企业获得更大发展。”9月8日上午,第二届中国(亳州)—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会议在亳州举行,越南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农德莱在致辞时,盛赞亳州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成就。
据新京报报道,2023年底,针对不少消费者反映网购中药材真假难辨的问题,新京报记者在素有“中华药都”之称的安徽亳州调查发现,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部分中药材电商动起了歪心思:进低价货、找次品,甚至不惜掺杂掺假,然后通过网络电商平台销售。
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外景。(陈显锋 摄)位于亳州华佗百草园里的华佗塑像。(陈显锋 摄)9月9日,备受瞩目的2024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40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开幕。中外嘉宾齐至,万千药商汇集。中医药,已成为安徽省亳州市最具辨识度的金字招牌。
图片:张延林紫菀、白芷、白芍……安徽省西北部,夏季的华北平原南端,旺盛生长的中草药铺满广袤大地。“从最初流转二三十亩地种药材,到现在种了两三百亩地,规模越种越大咧。”中药材种植户马伟说。这里是安徽省亳州市,一缕药香穿越古今。
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 王晓飞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做了40多年药材生意的王桂玲,是一个很典型的本土药商。上世纪70年代末,花戏楼旁边的街巷里,为了能吃饱饭,家中姊妹众多的王桂玲,10多岁就开始跟着母亲一起卖白芍。《中华药典》里,有四种药材以“亳”字命名,其中之一就是亳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