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大家耳熟能详,讲述了一个“愚公”无脑移山的故事,站在我的视角,再给大家回顾一下故事吧:北山下面住着一位年龄快90岁的老头——愚公,每天一抬头,就瞅见了家门口的“太行”、“王巫”两座高山,越瞅越不顺眼:视野受阻是小,进出不方便是大,于是一发狠,开起了家庭会议:俺早就瞅这两座山不顺眼了,出去挑个水都忒费劲了,咱们把它摆平吧,以后进出也方便了。
年近90岁的愚山一心致力于移山,用 箕畚运土到渤海边上,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费时费力不说,收效还很甚微。有智叟劝他停下来,他不但不听,还反过来训斥智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并且以子子孙孙无穷尽,一直挖下来,一定要把山挖开,让智叟无言以对。
在《愚公移山》中,愚公作为一位年迈的老者,面对阻挡家族出路的两座大山,他没有退缩,也没有放弃,而是带领子孙,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地挖山、移山。其精神之坚韧,意志之顽强,令人动容。这充分说明,坚持,是一种能够撼动山岳、改变命运的力量。
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愚公移山,移的是“方七百里,高万仞”的王屋、太行二山,自古以来,巍峨的王屋山、太行山一直阻断着晋豫两省间的交通往来,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
成语故事:古时候,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矗立着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在北山的山脚下住着一位老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人称愚公。由于南边的大山挡路,愚公一家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因此,愚公召集起全家人,要把这两座大山移开,修筑一条大路。
作者作品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大家好,今天来讲个特别有意思的老故事--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不仅有趣,还特别励志,听完你肯定会觉得:这老头真牛!话说很久以前有个叫愚公的老爷爷,他家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这两座山可真是"拦路虎",出门得绕好大一圈,特别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