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食管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胃镜下呈现均匀光滑的粉红色,当黏膜受到刺激如胃食管反流损伤时,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镜下呈橘红色,多为环形、舌形或岛状,且多位于胃食管连接处的齿状线近端,考虑为巴雷特食管。
病情:巴雷特(Barrett)食管3月余治疗:光动力治疗患者今年3月体检做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粘膜充血糜烂,约0.5cm,遂胃镜下行组织活检病理示:食管下段粘膜慢性炎伴轻度异型增生,符合Barrett食管。由于患者出现反酸症状,为进一步诊疗来到医院就诊。
患者李阿姨,半年前行胃镜检查巴雷特(Barrett)食管,病理检查提示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阿姨拿着报告上网一查,发现网上说是癌前病变,吓的腿都软了,夜不能寐。近日,李阿姨就诊于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消化内科门诊,消化内科南荣医师接诊,患者十分慌张地咨询说:“南医生,我是不是得了癌症?
【1】DI PIETRO M, CHAN D, FITZGERALD R C, et al. Screening for Barrett’s esophagus. Gastroenterology, 2015, 148: 912-923.
(▲点击收看视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王国俊教授,深耕胃肠外科二十多年,中外求索,精术为民,他的团队基于膜解剖理论的指导,充分利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方面,运用微创技术,实现技术创新,达到了创伤小、效果好、更安全、更高效、更根治的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