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药的起源其实是有些争议的,春秋时期陶朱公范蠡的《范子计然》中有记载“硝石出陇道”,所以现代人普遍根据范蠡的记载火药起源自先秦,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真正的火药应该出现在隋唐年间,在公元八世纪左右有文字记载“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这是世界是首次出现较为详细的黑火药配方。
1866年4月,存放在富国银行旧金山办事处的盒子里装满了一种叫做“诺贝尔爆破油”的液体,这只箱子存放在无人认领的货物中,而且似乎在漏水。随后的爆炸震碎了街道上的每扇窗户,并造成两人死亡。这并不是第一起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名字命名的可燃液体造成的死亡。
火药,顾名思义是发火的药,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和硫磺,因含有黑色炭,故名黑火药。硝酸钾为氧化剂,燃烧时分解出氧气,硫磺和木炭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和大量的气体产物,硝酸钾含量要足够,保证完全燃烧放出高热量,硫磺还兼有胶粘剂的作用 ,使火药密实,它的着火点比木炭低,火药易于点燃。
黑火药的药方大概都知道是“一硫二硝三木炭”,但是这些原料和配比是怎样的?首先,硫,在古代就是硫磺,别跟雄黄搞混淆了。天然的硫磺中药药店有硫磺粉末卖,中医上有清热解毒的疗效。如果想要大批量的生产,你可以到火山附近转转,说不定就可以找到天然的硫磺矿。
许昌市建安区男子宋某长期自制黑火药,并存放在自家院内,警方在其家中搜查出黑火药181.2公斤。法院经审理查明,宋某长期居住在建安区某村,购买硝、硫磺,自制木炭,利用农闲时间非法配制黑火药,并将黑火药存放于家中,供给农村办丧事时“放铳”使用。
在与流感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中,有人还一头雾水,我们却似乎觅得了“神秘武器”——烟花爆竹。现代实验也来凑趣儿,烟花爆竹燃放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浓度在0.03 - 0.15ppm区间,恰好能抑制流感病毒气溶胶传播,真的是神奇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