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小小的章,可不只是摆设。这几天,小小的章受到了大大的关注。就签署方式而言,我国具有这样的习惯,即自然人或公司作为主体签字时,通常都需要盖章。“公章”作为公司意志的体现,是公司对内管理和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的合法凭证,价值不可小觑。
印章篆刻作为中国的一项民族传统艺术,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时间和传统文化的洗涤后,印章被赋予了除艺术外的更多的内涵。它们不再只是一种个性的象征,同时也承载着历史与文化。印章的起源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古时候,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象征权力的工具。
至于文人墨客在书画上用印,把印与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则禁始于宋代,距今也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印章的分类是比较复杂的,如按内容,可以分为肖形印与文字印,按质地,可以分为泥印,玉印、金印、铜印、木印与石印,按阴阳分,可以分为阳文印与阴文印,以权势象征分,天子之印称“玺”,群臣之
“传国玺,承德韵,三千年都是废立事,倒是今古文人墨客,闲来把玩,白与黑,方寸之间,便是天地之间。”这段话描述的便是印章,又名“图章”,是一种刻上文字或图样的凭证信物,发展历史悠久,虽不属“文房四宝”之列,但却是每间文房里不可或缺的存在。
来源:【湖南日报】扷·印·庹·拃扷(ào),古代同“拔”字,后来有动词“量”的意思,读ào。益阳话读ηáo或ηào,甚至gáo。要知道米有多少,乡下老农会说“用升子ηào一下”,或者说“用秤gáo一下”,都是这个“扷”。《康熙字典》解释这个字:“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