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人问了这么一个问题:白毛女为什么不嫁给黄世仁?此话题引起了三百多万人的关注,四千多人的回复。这个问题最先源于著名学者钱文忠在某次演讲中讲到的一项调查,说当代女大学生对于以前的很多经典作品都没看过,于是学校给他们放了《白毛女》。
网上看到,某高校组织90后大学生观看旧片《白毛女》,并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有很多女大学生在问卷中回答:“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细访之下,这些女学生都说:大春有什么好的?年轻一点,帅一点对吧?又没有车,又没有房子,整天跟个盲流一样,我嫁给他干嘛呢?而黄世仁又有什么不好的?
说起白毛女,从前音乐课学到那两句“北风那个吹”“扯起三尺红头绳,给我戴起来”,就连钢琴旋律我都还有印象,后来听父母提到杨白老喝农药。我很好奇杨白老是谁?他为啥这么想不开要喝农药?早年的事情总是难免模糊错乱,本身这个故事也在演变或误传,以上都是对白毛女的第一印象。
“ 白毛女该不该嫁给黄世仁”,这个话题如果在几十年前的那个时代,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社会价值日趋多元的今天,却成了许多人争议的热点。很明显,不论是“痛恨黄世仁”,还是“可以嫁给黄世仁”,都是带有时代烙印的,都是一个时代价值观的反映。
那时人们的爱情观与现在一些人也完全不同,解放初期,大肆宣传《婚姻法》,男女青年都在追求“自由恋爱”,婚姻平等,婚姻自由,都愿意找到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对财产礼金是看不上的,所以喜儿要找的是大春,死也不会嫁给黄世仁,现代有的人找对象,不求人品,先看他的家庭经济状况,看他有多少钱,有没有房、车,总之,现在有些人的观念变了,所以,对《白毛女》这部真正的杰作,出现了不同看法…
◎法网观察员 吴盛杰观众似乎不是文章的主旨,作者却想要论证《白毛女》具有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然而,通篇下来,《白毛女》能够重演,这背后真正的意义一句没讲。作者却一直在顾左右而言他,讲了一大堆歌剧技术上的事。做这样的记者真心累,知道的一句不能写,写出来的都是外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