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800多名青年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各地齐聚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短短十余年,他们创办了24个新专业,为中国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及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教师队伍,被称为哈工大“八百壮士”。
中国小康网讯 4月17日,《“八百壮士”今何在:我们时代的哈工大》出版研讨会召开,来自评论界、报告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的大家名家、领导学者会聚中国现代文学馆,围绕《“八百壮士”今何在:我们时代的哈工大》这部纪实报告文学展开深入地探讨和交流。弦音不辍,薪传百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郭斌、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林金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及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建校百年,哈工大培养了三十余万名优秀人才,其中既有国家领导人、将军,又有国家栋梁、科技前沿的领军人才,也不乏商界领袖、知名的企业家,以及更多的在不同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自己力量的共和国建设者,王海峰就是中国AI技术研究及产业实践的杰出代表。《AI已来:让中国AI走向世界的王海峰》作为丛书之一,已在京东正式发售。
“想象一列从南方穿越山丘与沟壑的北上的火车,从上海到北京,继而到沈阳、长春,最后停驻在哈尔滨。像抗日战争时期革命青年投奔圣地延安一样,一群青年来到遥远的北国,奔赴‘工程师的摇篮’。自此以后,循着这一群青年的理想主义的光芒,一代又一代青年被吸引到这条北上之路上来。
在不久前举办的“版权新时代 赋能新发展·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东北边疆特色版权资源暨胖不墩儿、汉麻品牌推广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携旗下《航天先进技术研究与应用系列》《新能源先进技术研究与应用系列》《机器人先进技术研究与应用系列》《中外数学史研究丛书》
8月25日天高云淡,金风送爽哈工大2024年开学典礼隆重举行一校三区18524名本硕博新生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勇担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重任开启新程,共赴梦想160余万人通过哈工大官方全媒体平台线上观看直播一同分享新生们步入新旅程的喜悦校本部会场威海校区会场深圳校区会
《“八百壮士”今何在: 我们时代的哈工大》 陈聪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本书以纪实文学的方式聚焦“八百壮士”群体,生动展现一所国家首批重点建设高校的历史发展脉络,展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传奇。这是一部跨越一个甲子的人物传记。
原标题:奋斗者的故事值得永远传颂(艺海观澜)他们苦苦坚守一生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人们冥思苦想的答案,已经写在了这一群人的故事里。这种代代传承的精神,树起了一座灯塔,引导着后辈们不断前进。我从《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黄大年》一书开始走上报告文学创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