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呐喊》出版一百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于12月6日至明年1月14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共同举办“但见奔星劲有声——纪念《呐喊》出版100周年”展览。观众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呐喊》出版一百周年纪念展。展览上展出的《呐喊》捷克译本序言手稿。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对酒的热爱深植在血液之中。12月3日正值鲁迅经典作品《呐喊》发表100周年,为了纪念这部作品,新华传媒在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推出《呐喊》联名款威士忌。
“但见奔星劲有声——《呐喊》出版100周年纪念展”近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与鲁迅著名的白话文小说集《呐喊》相关的124件文物实物展品和200多件珍贵历史图片与广大观众见面。这些文物及图片来自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据了解,多件文物属首次亮相。
01:29“但见奔星劲有声——纪念《呐喊》出版100周年”展览现场(01:29)一百年前的1923年,鲁迅将其陆续发表的《狂人日记》等15篇白话文小说结集出版,并“称之为《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1923年8月22日,鲁迅生命中并非重要的一天,这天他的日记中,唯一值得记上一笔的,便是在这天晚上,他在出版界的好友孙伏园“持《呐喊》二十册来”。鲁迅日记,1923年8月22日那一页,“晚,伏园持《呐喊》二十册来。”
本报澳门11月9日电(记者富子梅)记者从澳门大学获悉,“但见奔星劲有声——纪念《呐喊》出版百周年展览开幕式暨鲁迅文学与汉语文化学术研讨会”7日在澳门大学举行。专家学者、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品味文学巨匠鲁迅的名作,并从汉语文化的角度深入研讨鲁迅文学。
“但见奔星劲有声——《呐喊》出版100周年纪念展”近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与鲁迅著名的白话文小说集《呐喊》相关的124件文物实物展品和200多件珍贵历史图片与广大观众见面。这些文物及图片来自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据了解,多件文物属首次亮相。
在上海,闵行博物馆推出了“相遇海昏侯”特展,呈现海昏侯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而“百年谁断”则展现了的近现代帖学的“海上三杰”——沈尹默、潘伯鹰、白蕉的书法艺术,上图东馆的“大汉雄风”展无疑是书法爱好者的必看之地。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很多人听说过一句网络流行语“伟大也要有人懂”,却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是鲁迅。鲁迅反感当时的留学生不懂《儒林外史》,所以鲁迅先生说“伟大也要有人懂”。今天,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读鲁迅。经典是经过时间拣选的作品,常读常新。
如今经常听人说,鲁迅思想和鲁迅精神早已成为过去时。鲁迅思想和鲁迅精神真的过时了吗?下面便是我将朋友圈里所读到的文字,一字不改,一字不漏的全文转发:“其实这几天我一直在寻找这第330种《呐喊》,也很想在今天买一本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呐喊》版本,前几天看上一本很独特的《呐喊》版本,但是价格没有谈好,今天上午也注意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发布的新书消息,但在各大网店查了一下,没有,心想应该也不会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