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一鸣 见习记者 金婉霞具备海量数据、大模型应用潜力的医疗市场已成为垂直类大模型所关注的应用领域。公开资料显示,卫宁健康、商汤科技、医联、科大讯飞等厂商纷纷推进研发医疗大模型,截至目前,国内发布的医疗大模型已逾30个。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12日,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北京盛大开幕。而联影集团作为一家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创新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全智能医疗健康生态的医疗科技企业,首次亮相服贸会。
近年来,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化,从辅助诊断到个性化医疗方案,从疾病预测到智能医疗器械,AI为医疗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11月20日,在嘉定安亭举行的效能革命加速来——人工智能与数字医疗器械专题会上,这一话题得到深入的探讨。
转载自:解放日报中山医院呼吸内科针对住院病患,正在试点AI电子病历辅助书写。基于联影智能医疗大模型训练出的“uAI有爱小山-电子病历书写智能助手”,可基于真实的医患对话,一键辅助生成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等结构化病历文书,让病历书写用时从平均20分钟缩短至5分钟。
近日,被誉为全球放射学行业风向标的北美放射学年会在美国芝加哥启幕,嘉定企业联影集团携全线智能化高端医疗装备以及不断进化的大模型、数字人、手术平台和100+应用亮相展会。“嘿,Avatar!患者鼻咽部正常,但气管狭窄,肺门周边有病灶,下一步的建议是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正在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深化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推动世界智能产业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2024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增长,其中创新产品持续发力,获批创新药械数量全国领先。这些创新产品不乏“全国首个”、“全球首款”等亮眼的标志,尤为可喜的是由成立不久的科创企业创造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自主研发全球首创,这样的创新是怎么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