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成年人打呼噜您可能见怪不怪了,如果孩子打呼噜,有的爸爸妈妈还会觉得这是好事,心想孩子这是睡得踏实,睡得香,殊不知这有可能是一种疾病——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逐渐生长,正常生理情况下,常于5~6岁时增殖到最大,8~9岁左右开始萎缩,成年前基本消失。
受访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科李巍 副主任 教授 主任医师腺样体是咽部淋巴组织的一部分,在婴幼儿时期的上呼吸道感染防御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当它的体积变得过于肥大时,就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呼吸、睡眠乃至整体健康。那么,如果孩子腺样体肥大怎么办呢?
在小某书、某音上输入关键词。能看到很多网友的经验分享。“我家孩子牙齿凸,是不是腺样体面容?”腺样体会随着儿童生长发育逐渐长大,正常时并不影响鼻腔通气,肥大后则会堵塞部分气道,鼻腔通气不足时孩子就会用口腔呼吸代替。
提到小儿腺样体面容,不少家长都忧心忡忡。正值暑假,在东城医院耳鼻喉科,前来咨询的家长提出了不少问题,“孩子说话鼻音明显,睡觉经常打鼾、张嘴呼吸,这会是腺样体肥大吗?”“要不要趁着暑假,带孩子把腺样体手术做了?”什么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有什么危害?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然而,面对孩子的腺样体肥大,很多家长都不知所措,在做手术和保守治疗之间徘徊,拿不定主意。对此,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儿童耳鼻喉疾病中心主任田家军提醒,确诊腺样体肥大以后,并不是所有的患儿都必须要手术切除。
如果家有萌娃,睡觉时有打呼噜的情况,且平均每周打呼噜超过3晚,那家长一定要留意了——孩子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家有“呼噜娃”应该怎么办?今天,来自杨浦区中心医院口腔科的刘海霞主任医师,给大家带来关于腺样体肥大的科普。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咽后壁交界处,属于淋巴组织,其表面呈桔瓣状。腺样体肥大通常由炎症的反复刺激导致病理性增生,引发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尤其在夜间加重,表现为睡眠打鼾、睡眠不安,患儿常翻身,仰卧时症状更明显,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呼吸暂停。
近期,重庆西区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腺样体肥大患儿大量增加,很多家长都有疑惑:儿童腺样体肥大切还是不切?什么时候切?能不能不切?为此,重庆西区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祝卫来做解答。祝卫为患者检查术后情况。重庆西区医院供图腺样体、扁桃体在哪里?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它帮助身体抵御吸入的病菌和病毒,在2至6岁时增殖旺盛,10岁后萎缩,因此腺样体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另外当腺样体因反复感染或其他原因异常增大时,有可能影响鼻腔通气导致张口呼吸,这种状况我们称之为腺样体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