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叶海燕 摄影摄像报道6月14日,端午节的早晨,四川乐山市苏稽镇一处路口,86岁的陈少洪老人,像往常一样推着三轮车卖粽子。粽子的价格也和往常一样,5毛钱一个——这个价格,他已经卖了20多年,更早之前是2毛钱一个。
近日,乐山一个卖粽子的老爷爷在网络意外走红,得到众多网友关注。老爷爷卖粽子三十多年,但无论物价怎么变化,过去十多年来,他的粽子始终只卖五毛钱一个,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为“粽子爷爷”。前两天,记者在苏稽古镇苏怀路口见到了“粽子爷爷”,他正戴着斗篷,推着三轮车,熟练地为顾客剥粽子。
上世纪80年代末,住在成都马鞍路上的几个婆婆退休后在小区门口摆摊卖粽子,生意渐好后这条街卖粽子的“婆婆”们就多起来了,慢慢形成了如今以马婆婆、杜婆婆、王婆婆、李婆婆、张婆婆、王嬢嬢、李嬢嬢等各种姓氏为招牌的婆婆、嬢嬢粽子一条街,每年端午节来临前后二十天时间里,马鞍西路和马鞍东路连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原创稿开展“端午粽飘香,温暖老人心”的包粽子活动。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流行甚广的民谣展现了各地人民过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习俗。
杨不易/文端午节了,祝大家假期愉快,粽子管饱,也别吃嗝了哈。今天简单摆两句,我也要吃粽子去了。事情是这样,昨天在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上,看到他们发了一条微博:“全国最好吃的八种粽子 你最爱哪种”分别做了几张图,列出全国八种风味的粽子。其他地方的粽子,我不大熟悉。
说到端午买粽子的首选地,相信成都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四个字一定是:马鞍东路。这条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全长不过2公里的老街,每到端午节前便会摇身变为“粽子一条街”,车水马龙,火爆开卖。细心的市民会发现,马鞍东路上大大小小一百多家的粽子店很多都是以“婆婆”命名。
粽子一条街”上,张晋是不肯打“婆婆”招牌的几个粽子店老板之一。成都市马鞍东路至马鞍西路的“粽子一条街”火了30多年,最初因四位卖粽子的婆婆而闻名。随着每年临近端午的生意持续火爆,越来越多的顾客来了,电视台的也来了,还有不少看热闹的。
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马鞍东路的“粽子一条街”远近闻名,每逢端午时节,街上的复印店、裁缝铺、火锅店、面店等临街商铺均改为卖粽子,挂出马婆婆、张婆婆、梁婆婆、丁婆婆等“婆婆”招牌,十余种口味的粽子基本能满足从少到老各个年龄层次的需求。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戴竺芯 实习生 丁晗 摄影报道6月9日,一场大雨浇灭了暑热,却没浇熄成都市民出街买粽的热情。上午11点过,金牛区马鞍路“粽子一条街”,食客攘来熙往,寻觅着心仪的那一味。马婆婆手工鲜粽摊位前,几名顾客停下挑选的脚步,围着一位包粽的银发婆婆拍照。
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端午节前夕,成都市金牛区营康西路的赵粽子门店排起长队,热闹非凡。因供不应求,这里甚至还开启了“限购”模式——每人限购20个。包粽子的不少,但是把它做出特色的不多,做成“非遗”的更是凤毛麟角。“老成都·赵粽子”成功申报为金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