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韩金枝 滨州报道雪后的九户镇兴扈联合社蚯蚓养殖产业示范区呈现出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景象,远远望去,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大棚格外醒目。九户镇兴扈联合社蚯蚓养殖产业示范区是由九户镇兴扈联合社与梁山中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创建的,总占地面积50余亩。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产业兴旺成为关键。然而,农业生产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同一把双刃剑,考验着“新农人”们的智慧和决心。在宿迁市的一个农业合作社,他们探索出了一套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新型农业产业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牲畜粪污处理问题,而且带动了产业振兴。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 尹小剑 李振阳 通讯员 吴德春 曹峰伟)“俺们每天在房前屋后转转,喂喂鸡、喂喂鸭,再摆弄二三十亩田,一年可以挣个七八万元,比打工强!”9月7日,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在固始县赵岗乡张河村见到53岁的养殖户祝学秀,她乐呵呵地说。
央广网邵阳1月5日消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循环种养模式逐渐受到关注。1月3日下午,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晟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悠扬的音乐从牛棚传来,走进牛棚内,干净整洁的环境,空气中没有一丝异味,不同于传统的养殖场。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农活不沾土……在山东省成武县永昌街道办事处,藏着几座特殊的大棚,大棚里“鱼菜共生”,环保又智能,经济效益还特别可观。智能温室大棚里,翠绿的芹菜长势喜人“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冬暖夏凉,水温能达到27度左右,能全年四季养殖。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刁良梓 通讯员 马泽一 丁昌铭“俺在家院子旁边搭个棚子,安上栅栏,2024年下半年养殖了40多只鸡,前天卖了6000多块钱,真是高兴啊!”1月9日,固始县赵岗乡张河村下铺村民组村民沈勤民高兴地说。
近日,记者走进上林县白圩镇的鸡鱼立体循环生态养殖场,只见鸡舍建在水塘上,水中鱼儿成群觅食,鸡舍内明亮整洁,标准化蛋鸡养殖笼架排列有序,成排的蛋鸡竞相啄食,养殖场负责人张明光正在观察鸡群的健康状态和产蛋情况。
天气回暖,是投放鱼苗的好时节。近日,位于电白区小良镇陂头村的茂名市基强盛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强盛基地)迎来一批生机勃勃的“新成员”。数十万尾塘角鱼被投入一个个标准化高位养殖池中,开启了为期6-7个月的养殖,预计年底上市,产值将达数百万元。
仲冬时节,走进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智慧特色蔬菜产业基地,在种植草莓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养鱼池内,色泽鲜艳的锦鲤活蹦乱跳,激起阵阵水花;田垄上,一枚枚或红或绿的草莓探出藤蔓,阵阵果香扑面而来,棚内一派生机盎然。
来源:广西日报 “跑道”里,起网全是鱼。“跑道”里,起网全是鱼。秋日,位于陆川县大桥镇瓜头村的广西利渔四大家鱼良种场,碧绿的鱼塘里,一方约375平方米的区域,3条流水槽依次排开,像开出了三条水中“跑道”。推水机推动下,碧水荡漾、鱼儿畅游。“‘跑道’里的是草鱼,现在长到接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