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想,论道的差别,导致了中国人同西方人拥有了不同的文化命运。简要回顾中国近代史:魏源师夷之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改造国民性,54新文化运动 新启蒙,独立的人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文梅 北京报道67岁的王德峰走到哪里都有一群忠实拥趸。从《六祖坛经》《心经》到阳明心学,再到《红楼梦》、命理学和哲学导论,这位复旦大学哲学院的退休教授似乎信手拈来。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的一段话,最近在网上很火,原文如下:“今日之中国纵欲汹汹,各种欲望,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这样的民风,各食其能,各谋其力,纷争付之于法律,前途交给了偶然。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个民风,伴随着重功利、轻道义,这个民族将内不能安,外不能立。
这种谦卑不是一种谦虚的美德,这跟美德没关系,而是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无限渺小和卑贱,这是信仰的前提。后来佛学进入中国,慢慢地有点领会,比方说佛学的信仰当中有一个功课要做,就是忏悔,这在《坛经》里边讲得很清楚,佛教修行的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传香了,就是要起佛教的信心,修行的信心,这叫传香。
“你们不是在等待我,是在等待哲学。”考研去了哲学系后,他选择了当时颇为热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看来,“马克思打开了一种新的本体论视域,全世界真正领会的人并不多,在《巴黎手稿》中的本体论革命,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则升华为历史唯物主义,而最终成果集结在《资本论》中。”
【王德峰,1956年10月生,哲学博士,现为复旦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同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研室教师及“当代外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美学教研室主任。正文:我们中国人还是中国人,这一点恐怕是不用怀疑的事情。
科学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都会使国家有力量,但是国家的力量根本上取决于人民有信仰。我们前面提到,在民众觉醒的启蒙这一点上,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阳明心学的继承者,姗姗而来,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拿什么来教导、启蒙中国百姓,让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
6月2日,复旦大学著名哲学教授王德峰首档正式录制课程《王德峰的中西思想必修课》上线喜马拉雅。课程以中西方文化思想为主题,通过解读古代、近代、现当代哲学思想,探寻中西方文化发展脉络和历史渊源,揭示中西文化精神格局的本质不同,帮助听众理解中西方为何走上两种不同社会道路,中西方人思维方式受其文化格局的影响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