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海天,依山傍海,人杰地灵,良好的生态资源孕育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太公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亦有众多能人巧匠,他们择一物、倾一生,凭着刻苦与执着,坚守世代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守住匠心,传承技艺。
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孩童,见之无不喜爱。它采用烙画工艺,全手工制作,作品主要体现葫芦的“福’文化,多以吉祥图案为主,包括富贵牡丹,吉祥纳福观音,乳山当地景观、福禄相伴、财神与鹿、福禄寿喜财、龙凤呈祥、吉祥鸟、山水、母爱乳山,吉祥有余等。
郭春雷从艺30余年来,在发扬传统技艺的同时大胆创新,将珐琅、镂空、创意造型等工艺运用到葫芦烙画中,并用木板、皮料等多种材质进行烙画创作,作品涵盖人物、动物、风景等丰富内容,让古老的技艺在创新中得到传承,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通讯员 刘峙坚)宝庆烙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称 “烙花”,是用炭火、油灯等炙烤加热,在器物上烫烙图案的一种传统美术。独特的竹簧及手工竹纸材料,独一无二的烙、刻并举手法,形成宝庆烙画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烙画又称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烙痕作画,是一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年近古稀的徐成荣仍然活跃在文化的第一线,专注烙画创作,首创“烙笔淡彩画”。多次被上海松江佘山镇评为“能工巧匠”“十佳全能”称号。
这种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曾一度失传,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称之为“火针刺绣”,是中国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一种极其珍贵而又源远流长的稀有画种,堪称中华一绝,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对象。
在韩红武的巧手下,一颗颗普通的葫芦,如同有了灵魂。这种并不常见的作画技法叫烙画,又称“火笔画”,古称“火针刺绣”,是用烧热的烙铁在物体上烫出烙痕作画。葫芦上的国画韩红武是陇西北关人,从部队退役后,他自主创业。
来源:【宝安日报】12月12日上午,深圳市第二十届创意十二月暨“光影烙心·和光同程”——2024年第九届光明烙画艺术周在烙画基地开幕。光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志伟,区政协副主席张清明参加开幕式。市民体验烙画创作。
来源:央广网 第二十届创意十二月暨光影烙心·和光同程——2024年第九届光明烙画艺术周在烙画基地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光影烙心·和光同程”为主题,设置“人文底蕴、自然风光、科技创新、城市变迁”四大板块,展出一系列非遗烙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