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和马林,经过陈独秀被捕事件后,很快建立起革命情谊,陈独秀内心里开始接受了马林的主张《陈独秀与马林,两个性子烈脾气暴的人,革命情谊最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Otto Braun),出生于1900年9月28日,德国慕尼黑人,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初来乍到,备受尊崇那是 1933 年,李德带着共产国际的光环来到中国,就像是个 “洋菩萨” 被博古他们奉为上宾。
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往中央苏区,李德以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身份来到瑞金。李德来到苏区,虽怀有帮助共产党革命的良好愿望,但是他的错误指挥却给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严重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40人,他们是: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毛泽东、瞿秋白、张太雷、何孟雄、邓培、王荷波、谭平山、阮啸仙、冯菊坡、刘尔崧、项英、林育南、陈洪涛、刘天章、孙云鹏、张德惠、王用章、王俊、徐梅坤、于树德、朱少连、张连光、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刘仁静、陈潭秋、向警予、王仲一、陈天、沈茂坤、恽代英、袁达时、罗琦园、杨章甫、谭植棠。
会议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纠正了大革命以来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健全、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制定新的形势下党的战略、策略方针。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践行者,陈独秀为中共早期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贡献卓越,但是随着中国革命的快速发展,陈独秀却停留在自己的“思想世界”中,最终因“路线错误”等诸多原因而被开除出党,到了晚年,陈独秀提出重新回党工作的意愿,但最终却没能如愿。
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出生于荷兰鹿特丹一个贫苦工人家庭,1902年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党,后成为荷兰共产党员,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怀有深厚的同情心,在荷属殖民地印度尼西亚,积极参加了反对宗主国的斗争和印尼共产党的成立,1920年到苏俄,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1921年至1923年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负责远东各国工作。
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堪称广州城市文化的活化石,四百多栋中西结合的低层院落式洋房坐落其中,著名的有春园、简园、逵园等,这些百年小楼不仅是侨乡文化的体现,还蕴藏着红色的印记,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