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佛教史的研究中,吕澂先生曾被认为是“被佛学界长期遗忘”的佛学家。吕澂先生对佛经的校勘、辨伪、编目等工作,或许至今仍无人能及。近两年来,对吕澂先生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当然与吕澂先生的众多著作相比,目前的研究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
断断续续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过”完这本书,之所以不敢称“读”,是因为佛法精深,实在看不懂,勉强记述如下文字:这是一本关于修证佛法的工具书,南怀瑾先生以修证、见地、行愿为纲,详细阐释了打坐、呼吸、止观、般若、唯识等不二法门,期间穿插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同教派分支的宗旨原则、高僧大德的言行语录,以及儒释道三家在个人修持精进上的共通之处,还有南怀瑾先生本人修证道路上对现代社会思想的一些看法,内涵十分丰富。
维摩诘居士是佛教著名的居士,他以居士相在家修行,并随缘度化,帮助释迦牟尼佛普渡众生,由于其精通佛理,连菩萨和罗汉都会前去请教佛法,和“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受到佛家四众的尊敬,被称为“在家菩萨”,是在家修行人学习的楷模,而《维摩诘经》更是受到在家居士的追捧。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佛法,这两个字容易给人一种玄学的深奥!其实佛法就是佛说的方法,远没有那么神秘!那么,佛法是干什么的方法呢? 佛法是一种证得涅槃,摆脱轮回的方法!那么,佛说了哪些方法呢?太多了,都在佛经中,请移步佛经,这里不说。而科学和科学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了。
本文出自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月映万川——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修学入门》,书中梳理了中华禅四大禅法,即默照禅法、看话禅法、念佛禅法、止观禅法的创立、传承、法理依据和修证方法,是佛教院校学生、社会禅学爱好者、广大佛教信众等修学中华禅四大禅法的入门读物。
苏轼熟悉佛教经典,多与僧侣禅师交好,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佛学修养达到较高境界。苏轼对《楞严经》尤为推重,他说:“《楞严》者……其文雅丽,于书生学佛者为宜。”到了晚年被谪居儋州时,苏轼曾有诗记云:“《楞严》在床头,妙偈时仰读。”可见,《楞严经》一经,终其一生他都带在身边随时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