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追求在非中医专业读者、普罗大众学习本系列内容后,能明白中医基本原理,掌握相应的核心操作,可以使用与此相关的中医、中药、针灸等知识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安全、合理、有效的处理,突出中医真实而有效的预防保健,乃至的治疗作用。
身体的神秘,往往隐藏在看似普通的器官之中。而今天我们要揭示的奥秘,绝不是什么神秘主义,而是关于中医经脉的图解——一份医学宝典,是深入理解中医理论、指导养生和调理身体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份图解,如同打开了身体的一把锁,将12条经络的气机流向展示得淋漓尽致。
十二经络的子午流注循行及走向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3点到5点:手太阴肺经5点到7点:手阳明大肠经7点到9点:足阳明胃经9点到11点:足太阴脾经11点到13点:手少阴心经13点到15点:手太阳小肠经15点到17点:足太阳膀胱
中医上,有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听起来却又相当有些道理,它就是人体的经络。中医对经络是这样解释的—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蕴含12条经络,古语云:“经络畅通,疾病无踪。”气血,作为生命活动的基石,气具有推动、温暖、防御、固摄及滋养等多重功能,而血则负责输送氧气与养分,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