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赵孟编辑 | 翟瑞民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计划提交《关于制定的提案》。皮剑龙表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重要力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主体,在国民经济的许多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处于支配地位。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人民法院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包括平等保护、善意文明执行、司法重整等方面共十件案例,要求在司法审判中坚持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保护平等、发展机会平等,切实维护好、实现好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国务院报告展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大成就着力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郑备6月25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来源:【人民网】本报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刘志强)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向记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从5方面落实好民营企业座谈会各项部署。破除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的障碍。尽快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非禁即入”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特别强调了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格权的保护,充分发挥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功能,及时制止侵害人格权的违法行为。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题: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再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华社记者齐琪、魏玉坤备受关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迎来新的进展。12月21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
《人民日报》更是发表评论文章,罕见痛批“远洋捕捞”,明确指出“远洋捕捞”式违规执法的黑手必须斩断,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削弱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更是对法治根基的撼动以及对营商环境的严重破坏,必须依法依规坚决整治。
2023年2月21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召开的立法工作座谈会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立法进程将加快推进。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外部环境和三年疫情冲击下,中国的民营经济正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立法定位是立法的起点和基点,为法的制定提供法理和实践上的指南与依据。科学的立法定位是高质量构建立法框架、安排布局结构、设置条款内容的前提与基础。
从“个体户”到“私营企业”,在四十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然成为“中国奇迹”的一部分。时过境迁,如今我国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超1.8亿户。2019年以来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新设民营企业占比,均在九成以上,民营经济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