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是一个富有挑战性和乐趣的过程,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入学习。以下是一些建议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因此需要了解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本理论。
谢老师拿起一本书,对小王说:“小王,学习中医基础理论,首先要明白‘学’和‘背’的重要性,理解中医理论想表达的观点。很多同学在学中医时,还没把一些基本观念弄明白,就用自己的理解去胡思乱想了,这样只会让自己陷入迷茫。
听一听这位初学者的分享:今天我作为学中医两个月就开始受益的初学者,觉得中医太高深复杂,怕学不会的朋友提供一个思路,就是如果你学中医不是为了考证和从业,咱们不是为了悬壶济世,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和家人的身体考虑,那么你先学好中医的理论基础,可以认识虚实、寒热、阴阳、表里,能够了解我们身体五脏六腑,及其经脉的一些运行和协调的规律,然后这些知识运用到我们日常的饮食、作息和生活习惯当中,这样至少就能避免我们因为无知而做的伤害身体的事情,这样,从而达到一个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甚至恶化的一个效果,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意义所在。
一些中医爱好者,经常询问我,该怎么学中医,看四大经典吗?对于初学者而言,我是不建议看这些书的。黄帝内经我不建议看,王洪图主编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几千多页,也不建议看,如果你想学中医,首先得打基础,就把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套书籍的中诊,中基,中药,方剂,内外妇儿看个三遍吧。
中医理论来源于人生活在自然中的感悟,是最接地气的、简单的、朴素的、本质的医学,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所食所得其实就是在进行中的中医修炼,只是多数人日用而不知罢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有心有悟性不是笨的如同榆木疙瘩,那么中医是最容易上手入门的,几乎零门槛,《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讲的就是平常人都知道的冷了就要加衣服、风大了就要及时躲避这样的常识,其实也是中医的常识,所以《伤寒论》中劝世人学医,目的就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
不少朋友对学中医的误解,总认为有个厉害的老师才能学好中医,其实古往今来有很多中医名家都是自学成才,比如近代的医学大家岳美中,已故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古代的吴鞠通,刘完素,张仲景,王肯堂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人生难免不生病,一生病就必须要去治疗,不管你用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其费用也都是非常高的,中医的一碗汤剂就要一至二百元,西医的治疗费用就更高了,所以不管你选用中医或西医治疗,其费用已贵至一般收入的患者难以接受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