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3年7月份,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地区爆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战役,这一场战役中苏军投入190万军队,分为三个方面军,德军投入了所有预备队90万人,结果是曼施坦因的钳形攻势失败,苏军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并在之后发动了奥廖尔战役和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成功解放了重要城市哈尔科夫。
这个是我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提问,我的看法是,如果德国打赢了库尔斯克战役,二战的历史会改写。美国的加入就决定了战争的走向,这个我们是以后世的上帝视角去观察,按照这个结论,俄乌战争不用打了,随着美国北约的支持算算双方的GDP,一个广东省的体量去单挑北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反法西斯战争重要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结束之后,苏军实施了一系列气势如虹的战略进攻,在1942年至1943年之交的冬季战役中,苏军共粉碎德军100多个师,击退德军600多公里。
我们都知道,斯大林格勒一战,德军遭受重大失败,军队更是一溃千里,苏军乘胜追击,但这也给苏军带来了致命的问题:战线过长,自己的侧翼在德军强大的装甲面前完全暴露,然后曼斯坦因元帅抓住苏军的这个弱点哈尔科夫一记反打直接封神,歼灭苏军五十个师,这一点我们以后再细谈。
1943年7月5日凌晨,希特勒的加密电报在狼穴地堡里化作冷汗——这场被称作“第三次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豪赌,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押上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庞大的装甲集群。当8000辆坦克在火海中化为废铁时,东线战场的命运就此改写。
本文转自“战史风云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十六、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夏季,苏德战场的态势已发生逆转,德军统帅部为扭转战局,对苏军防线上的库尔斯克弧形地带发动了代号为“堡垒”的大规模进攻战役,由此苏德两军展开了一场交战双方都破釜沉舟的坦克大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