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其二百余年的统治中,涌现出众多皇室成员,其中,庆亲王奕劻家族的兴衰历程,尤为引人注目,这段历史,既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变迁,也映照出皇室家族在历史洪流中的浮沉变幻。
清朝庆亲王奕劻是乾隆皇帝的曾孙、庆僖亲王永璘之孙,光绪皇帝他爹奕譞的同辈兄弟。1884年,中法军队在越南战场厮杀一年,清军溃不成军。慈禧把责任归结于恭亲王奕訢的军机处,发动了她一生中的第二次政变——“甲申易枢”,罢免了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所有大臣。
在大清王朝一共产生了八位卓越功勋的“铁帽子王”,这一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努尔哈赤时期,他经历了三次失败的“立储”后,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其中就包含了只能废黜个人爵位,不能废黜整个家族爵位世系的规定,“铁帽子王”是雏形也由此产生。
在大清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特殊的铁帽子王,他的身份特殊,或者说比较卑微,比不上奕訢和奕譞,虽然他们的曾祖父都是乾隆皇帝,奕劻的祖父是庆僖亲王永璘,永璘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儿子,他和皇兄嘉庆皇帝永炎是同父同母,深受乾隆皇帝喜爱。
清朝开国以来,先后册封了12家铁帽子王,其中8家是在清初立下了卓越功勋,因战功被封为铁帽子王,属于“功封”,另外四家是清朝中后期被“恩封”的,这12家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