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月2日电 (陈静 胡杨) 1971年,胡根娣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上海市一医院)率先接受了心脏起搏治疗,如今已经80岁。记者2日获悉,她在该院装上了目前体积最小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
2021年12月23日晚上,父亲对我说,心脏感觉跳动得有点慢,我感觉事情有点不妙,就立马给他量血压,血压计一般都可以测量心率,只有三十多下,正常心率是七八十下,这低的也太多了,父亲只是感觉心跳慢,没有别的症状,这时候已经晚上九点多了,只能第二天去医院做检查了。
周二去三院复查身体植入的进口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指数和参数情况,还好,如我所愿一切正常。一个月前通过手术操作发生的情景再现,仍历历在目。植入我体内的心脏起搏器,从肉体外观鼓起的形状,看似鸡蛋大小,却结束了我饱受心脏病折磨的30年。
今年80岁的胡根娣总共植入过23个心脏起搏器,接受了35次手术,她也是世界上“带搏”生存时间最长的患者,见证了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历程。手术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供图1月3日,澎湃新闻记者从胡根娣接受治疗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胡根娣是该院的一名患者,在该院治疗时间长达53年。
“我是广东省中医院第一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27年来,张敏州教授不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更是给我带来了好好生活的满满信心!”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的谭女士,笑得很开朗。但就在半小时前,她亲手将锦旗和感谢信送到张敏州教授手里时,却激动得忍不住哽咽落泪。
今年76岁的李先生为起搏依赖患者,一个月前,李先生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出现感染,原本用于救命的心脏起搏器变成了潜在的“凶器”。青岛心血管病医院专家及时为李先生进行了手术,顺利移除了其体内原有的起搏器脉冲发生器及所有电极,并对感染囊袋进行彻底清创。
深圳禾正医院完成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七旬老人重焕“心”生仅有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克,续航能力超过10年,无导线、无切口、无伤疤…… 3月14日,深圳禾正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洪浪带领心内科室团队为一名71岁的老年患者成功植入这个心脏“黑科技”——无导线起搏器,30分钟的
5月26日上午9点,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手术室内,心内科主任吴立群和他的团队顺利地将一枚仅2克重的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到一名8岁的男孩体内。这也是国内最小年龄安装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各项参数漂亮!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付官铭是一名资深跑者,身形精干、皮肤黝黑,跑圈人称“西风哥”。4月16日上午,他和其他“大神”级别的选手一起,在A区起跑点做热身准备。很难想象,付官铭今年已过60岁,且是一位戴着心脏起搏器跑汉马的跑者,参加了全国四十多场马拉松。
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巍日前带领电生理团队成功完成全新一代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托马斯是一位66岁的美籍男性,他酷爱中国的山水风光,经常参加骑车、爬山、游泳等活动,但1年前的一次意外,他突然发现自己心跳不像以往有活力,稍微活动就会出现胸闷憋喘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