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学勇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境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追求。人到中年,如果喜欢独处,那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独处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成熟,经历了岁月繁华,看透了世事虚无,逐渐的从贪婪到无欲,从浮华到删繁就简。独处不是一种孤独,是心灵的自我对话,是灵与肉的交融。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看过一则当年明月的采访。他说,从小到大,他都是习惯于一个人独来独往。大学时别人忙着恋爱娱乐,他就独自待在图书馆里看书;上班后别人邀他去聚餐唱K,他也一律摆摆手拒绝,下了班就回家写作。他生活中基本没什么朋友,好似在人群中销声匿迹了。
新加坡管理大学,曾联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心理学家,做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现代社会的快乐根源仍是“草原理论”。换言之,就是像人类祖先一样,现代人也需要群居才能真正快乐,与朋友交往越多生活满意度越高。不过,这个因素受到智商的影响。
多年前,我在新西兰旅游时,在海边看到过一棵长相奇特的“牙刷树”。当时我就疑惑,平常树木都是由主枝分层向四周生长,怎么这一棵却是侧向生长?后来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这处海域的风力特别强劲,寻常形态的树木生长在这里,因为受风面积大,与风形成对抗,很快便会被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