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社采访组2023年6月15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长江北岸。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快速行驶,车窗外飘洒着雨滴,长江静谧流淌,大型货轮不时驶过,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果树,和岸边依山而建的县城,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黎远藩、卢先翠夫妻俩坐在一起吃西瓜 刘彦君摄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曾业 李茂佳 罗惟巍时钟拨回上世纪90年代,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开工建设。三峡工程的成败,在于湖北、重庆21个区县的120万人口能否搬得出、稳得住,以及最终是否能致富。
红网时刻新闻7月19日讯(通讯员 谢助民 李文杰 李焕云 记者 左伊杨)“24小时不间断抽水,让青蛙炎热酷暑降温度夏……”暑日高温,连日来,东安县大庙口镇白沙村党支部书记凡卓远和来自重庆市的移民杨志华来到官田稻蛙养殖基地查看稻蛙用水情况。杨志华原是重庆市忠县人。
我第一次听说三峡移民回迁,是北京奥运会的那年夏天。为了躲开京城的热闹,我从重庆乘船顺流而下。在奉节,我每天都会经过白帝城,爬上夔门峡的山壁,那里有一座八角亭,是长江上游最后的信号台。那年,三峡库区的水位还没涨到最高线。
长涛波涛滚滚流,江流险恶,险多滩急难行大船,长江天险是只难路虎。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写下壮丽诗篇;”更立西江石壁,截断乌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羔,当惊世界殊”毛主席以浪漫主义理想表达了对兴建三峡工程的期盼。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外观 本文图片均由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提供东汉灰陶庖厨俑“三峡外迁移民第一人”徐继波捐赠的外迁船票以身殉职的巫山移民干部冯春阳生前用品以身殉职的巫山移民干部冯春阳生前用品正是三峡库区最美的时节,高峡出平湖,碧绿长江滚滚而来。
“背井离乡”这四个字,相信在每个人心中是如此沉甸,它包含了多少喜怒哀乐。1993年,三峡百万移民工程正式拉开帷幕,三峡移民工程,也被称为中外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那些住在水库下游的人民,在国家建设时期,能够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