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高等商学院的本·沃耶教授告诉“商业内幕”,年轻一代对成功的定义更宽泛,这让他们对“成为中层”有了不同的理解。对年轻人来说,成功不是只有快速晋升,也包括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希望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工作之余做有意义的事。”
现在的年轻人,都想躺平,不想干活。具体的工作都落到中层的身上。现在的工作状态就是,一个中层干部很难指挥动科员,谁当中层谁干活。现在的中层干部都是一些干杂事的,费力不讨好,责任还得大,层层压实责任,弄不好还得挨骂、背黑锅、担责任。
体制内,最辛苦的岗位是中层,上要承接分管领导,下要管理好下属,自己事事要亲力亲为,真的是让人感觉吃力不讨好。但是,体制内,最能锻炼人的也是中层,因为不仅自己要亲自做一些业务性的事情,而且还要管理好一个部门,同时还要做好领导部署的各项任务,要完成好部门的各项指标。
乡镇的中层没有级别,像民政办主任、党政办主任、林业站站长等等,都是股级。以我身边很多同事为例,除了极个别的领导特别重视培养,加上自己干劲很足的年轻干部外,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不再热衷于当中层干部了,甚至很多都主动放弃,对中层避而远之,像“烫手山芋”似的,究其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有这几点:
然而,当前许多学校中层管理岗位却面临断层的危机,其主要原因是中层管理岗位压力大,杂事多,很多时候是超负荷运作,而中层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相关部门虽有政策导向,但实施阻力多,落地难度大······凡此种种,导致大家对中层管理岗位望而生畏、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