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六年前起,AI已经能够完成低难度的招贴设计,尽管大家都能推测终有一天AI终将取代设计师的一般性创造工作,但当Open AI等人工智能软件真的把这一天快速拉近到人们眼前时,设计师们还是难免有些紧张和惶乱。
日前,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演讲中展望人工智能(AI)变革时提到,未来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机器人几乎仅限于三种类型——汽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汽车行业也早已把汽车作为人工智能的一大终端来看待,“AI定义汽车”已经逐步成为业内共识。
来源:经济日报 11月7日,小鹏P7+上市,这是全球首款AI汽车。当晚24时,斩获3万多个订单,服务器一度被“挤爆”。“当前,汽车变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甚至出现了变化叠加的特征,过去的变化还没有完成,新的变革又已开始。
“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AI)时代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趋势:‘在路上’是智能汽车;‘飞上去’是飞行汽车、低空产业,‘立起来’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智能汽车产业正在进一步发展为聚合型智能产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近日如是感叹。
近年来,AI技术浪潮席卷而来,越来越多的终端电子产品逐渐冠以“AI”标签,从AI手机到AI电脑,从AI耳机到AI音箱。通过AI“赋能”,这些产品不仅变得更聪明,还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提升了用户体验。当这股浪潮冲击汽车行业时,也催生出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向——AI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