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鹤翻开以色列的历史课本,几乎都是犹太人的流放史和血泪史。在长达2000余年的大流散(Diaspora)中,犹太人在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遭受排挤、孤立、迫害乃至屠杀,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大陆达到了顶峰。
罗兰·巴特说,照片的核心价值,不在事件与物象,而在时间。在22号摄影师为自己的作品标记的拍摄地址中,我惊讶地发现了几条自己闻所未闻的马路——旧仑街和安波路——即使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城市也有许多细枝末节犄角旮旯之处我尚未来得及去触摸和感受,更何况那些掉落在罅隙里的生活,人类于某处的局限性可见一斑。
耿立离开了故乡,但这这个集子里,我们还是读出故乡的故事和背景,他的《编年切片》《赶在黎明前奔跑》《暗夜的喉咙》《这暗伤,无处可达》《替一只苍耳活着》《一叶如来》里,无疑是一个精神编年的成长史记,这是一个乡村少年,在初中读《约翰·克里斯朵夫》,高中读《红与黑》,是这些异质的外部的世界,改变了这个乡村少年的文化心结,打开了他的眼界,让他知道了故乡天圆地方的世界之外,还有别样的秩序和人生,他在《编年切片》写道第一次在乡间供销社的百货柜台,却发现了《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在乡间的这一眼,改变了这个少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回不去的故乡快过年了,今年因为疫情,不少人不能回故乡,不管是对于家中翘首以盼的父母,还是对于千里之外的游子,心里都有些失落感。今年过年,很多游子就要靠着视频跟家里人过春节了。与这些归乡心似箭的人相比,还有一批人却因为不能回家过年而舒了一口气。
【导读】我们习惯把冠在自己老家前的城市当做故乡,很多小镇或是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在毕业后返回了这个所谓的“故乡”,但这终究不是家乡,一切的不如意可能还是自己面对,于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在这个被称作“故乡”的城市中成为了“异乡人”。
导语:春节期间,一篇上海大学博士生的回乡札记走红,进而也引来了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乡村从未成为过提供稳定感、满足感的物质依靠,更不曾有过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黄金时代。又到元宵节,可能很多离乡工作的人无法与家人欢度了,但关于乡愁和故园的情感与思考却永远不会停止。
有句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乡村的变迁也大致如此,并非是一夜之间就成了今天的状态。留在乡村里的人口,现在大多数是老弱病残,以及留守儿童,这大半是因缺乏生存技能和技术能力的缘故。打工潮在乡村已经有两代人了,但如何才能改变打工的身份,显然值得更多的思考。
牡丹晚报编采部石耿立,笔名耿立,鄄城县人,现居广东省珠海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诗人,创意写作教授。广东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秦牧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获第六届老舍文学奖、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广东省第十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大奖,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
近日,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广西文坛三剑客”之一、著名作家鬼子历时十八年精心打磨的最新长篇小说《买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磅出版。该书是鬼子历沉淀十八年成就的新作,多层次多维度关注人与故乡、人与往事、人与自己的关系。
南京人吃鸭血粉丝汤、喝小馄饨的时候也爱放点辣油,但是徐州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徐州人喝羊肉汤的辣油是用羊油熬制而成的,所以有着特别浓郁的香气,所以,每次我父母从徐州来南京看我,我都会让他们去当地地道的羊肉馆买些店家自己熬制的羊油辣椒油回来,老妈在家熬上一锅羊肉汤,放上徐州地道的辣油,是小时候的味道,更是家乡的味道。
阳光和煦,两位来台州过年的“异乡人”坐在台州市民广场的凳子上,不时看着不远处嬉闹的两个孩子。他们是来自江西的席华民一家。席先生在台州椒江一家装潢公司打工,因年底工作忙,买不到回家火车票,干脆邀请家人到台州,过个团圆年。“他们十多天前来的,那边冷,还在下雪。”席先生说。
游大鱼 文 李康 摄影林少华因为翻译村上春树久负盛名,及见,其坦诚、随和、健谈和东北味的幽默,完全超出了之前的想象。在中国,如果说有谁单纯因为翻译某一位外国作家的作品而名满天下的话,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林少华。
1、《异乡人》封面中写:“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是村上的话。老师在序中也说:“故乡与异乡、故乡人与异乡人的错位与重合,这种若明若暗的地带,或许就是我们许多现代人出发的地方,也是我出发的地方。”是不是有些人生下来就注定要做一个“异乡人”?
目前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土地上,交通便利,出行方便,很多人都选择离开家乡去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工作,只为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过上更好的生活,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劳累而又无趣的,每当夜深人静时,思乡的情绪涌上心头,而这份情绪是否能够让你在深夜失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