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曙 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随着各项政策,尤其是9·26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落地起效,我国经济供强需弱的局面得到一定缓解,经济回升向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除特朗普2.0冲击外,供需结构失衡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经济学上,对周期波动的判断能够为宏观调控以及企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金融时报》记者: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日前表示,当前美国进入高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收紧的新经济周期,叠加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的政治周期,可能加剧自身陷入混乱和冲突的风险。
作者:许盈 马传茂 张艳芬 杨卓卿 邓雄鹰 刘敬元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发布。周四晚间,来自证券、银行领域的首席经济学家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多家保险公司董事长也深入学习并积极发声。
9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明确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金融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全国18个大中型城市,同时,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利好政策一经发布,深圳、广州等多地率先宣布与金融AIC“手拉手”,推动股权投资基金加速落地。
8月1日,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凯得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三届大湾区经济发展大会”,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10月19日晚间,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赋能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主论坛在京举办。主论坛的圆桌论坛聚焦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趋势,探讨金融应如何调整服务策略,与科技进行有机结合,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经济学上,对周期波动的判断能够为宏观调控以及企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那么,我国经济目前处于周期的哪一阶段?宏观政策如何维护经济周期的韧性?企业如何增强穿越周期的能力?对此,《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博士。刘晓曙 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经济日报今年全国两会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切实要求,金融不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更是资源配置、促进创新、提升效率的重要工具。
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刘晓曙2025年,中国经济有两大主题值得关注,即海外的特朗普施政冲击与国内供需的再平衡。海外方面,特朗普新政将大概率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有了前车之鉴,我国会有一定的手段来缓冲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