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财政部获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有效化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近日,中央财政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00亿元,用于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弥补今年以来农资成本上涨带来的增支影响。
2023-12-11 14:40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13908.2亿斤,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全年粮食面积稳中有增。
我先以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我的老家来做参照物,我老家所在的村由24个村民小组构成,共2700多人,平均每个村民小组一百多人,而我所在的是第一小组,户籍人口有139人,两个养殖户,一个养殖户一个人,另一养殖户是两父子,其中爸爸六十多岁,身体有病了,不能干重活,早两年还在东莞打工,现在只能留在家里协助儿子,也算一个农业从业者,两个种植户,一个是纯种植户,没有其它的收入,一个人耕种了五六亩,算是地道农民,而且64岁了,另一个是规模有几十亩的生姜种植户,有其它的收入,农业对他来说是投资,也算一个农业从业者,共5位真正农民,从事农业的农民人口占比是百分之三点六,我国目前居住农村的人口大约是5.098亿人,如果以此推算,从事农业的农民为1834万人。
“XX不倒,养猪没好!”今天我们区分农民和企业家,一如当年我们区分农民和地主,区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生猪产业中有一种无形的阶级斗争意识在蔓延——猪企大力扩产,农民抱怨大企业抢了饭碗!养猪与农村空心化那么我们理性来看,未来养猪究竟会是农民的天下,还是猪企的江山?
十年间,从东北平原到中原大地,从西南山区到鱼米之乡,各地区各部门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坚持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交出了沉甸甸的丰收答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财政部网站发布消息,为有效化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近日,中央财政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00亿元,用于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弥补今年以来农资成本上涨带来的增支影响。
进入2022年,细心的种植户会发现,一项项振奋人心的惠农政策频繁出台,在农资价格上涨,种植成本增加的大环境下,惠农政策的频繁出台,既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农民的种粮利益,又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大环境下,使我们的粮食安全得到了保障。
中国的农村地区有2亿多农户,拥有18亿亩耕地。听起来好像很不错对吧?别高兴得太早,因为每个家庭的土地面积都不到10亩!这是什么概念?就好比你吃了一口馒头,剩下的都是面!种植粮食每亩地收入只有1000元,10亩地也只能有10000元。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让农民种粮有收益,国家粮食安全才能有保障。在今年春耕生产关键时期,中央财政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适当提高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主产区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