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那个模糊混乱的年代里,高校学生们稀里糊涂的偶然选择,却决定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张跃然 / 政见观察员在新中国历史上,可能再没有比红卫兵运动更奇怪的政治运动了。作为一股政治力量,红卫兵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蔚然成势、遍布全国,又在两年之后彻底退出政治舞台。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身穿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并且表示支持红卫兵运动。林彪在大会的讲话中表示,他坚决支持红卫兵敢闯、敢干、敢造反的“革命精神”,鼓动红卫兵“打倒一切”。 一场红卫兵运动迅速在全国开展起来。
1966年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一名学生打扮的小姑娘代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全体师生,亲自为毛主席佩戴红袖章,毛主席不禁好奇地问她:“娃娃,你叫什么名字?”“报告主席,我叫宋彬彬。”小姑娘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宋彬彬为毛主席佩戴红袖章)“是文质彬彬的彬彬吗?”“是的主席。
作者米鹤都 资料图本文系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米鹤都供稿相关内容已结集出版,书名:《心路:透视共和国同龄人》,出版:中央文献出版社父子嫡传有人把“文革”前十七年社会中存在的三代人称为祖孙三代,这只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进行的区分。如果从血缘上讲,第一代与第三代的关系更像是父子。
2024年,当历史的时针悄然指向又一个年轮,一个名字,如同平静湖面投入的石子,再次激起千层波澜——宋彬彬,这位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女,曾经的红卫兵领袖,在美国悄然离世,消息传来,网络世界掀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回望历史,试图在这位女性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中,寻找那个时代留下的印记,也寻找我们自己。
原题:文革是以文革的方式结束的,文革也将以文革的方式继续曾经听见过有人议论,中国的文革会不会再一次发生,很多人说,那是绝不会的,也有的人认为,文革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了,预计以后更多的人,对文革将只有一个“十年艰辛探索”的零星印象。
首都北京红卫兵五大领袖:北京大学的聂元梓、清华大学的蒯大富、北京航空学院的韩爱晶、北京师范大学的谭厚兰、以及北京地质学院的王大宾。简称红卫兵「五大领袖」1966年8月18日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接见登上天安门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