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烧盆窑小学美术社团学生展示甲骨文作品。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摄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杨之甜漫漫历史长河,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有了汉字,中国历史才由口口相传发展为以文字作为媒介的客观全面记载;有了汉字,中华民族才得以了解过去、记录今天、昭示未来。
甲骨文“龙”字金文“龙”字篆文“龙”字仿宋“龙”字車一工坊创始人牛楠。 受访者供图□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童林当传承千年的甲骨文遇到3D打印技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从事立体汉字工艺品设计的重庆小伙牛楠用3D打印技术制作“立体”甲骨文,近日在网络上受到热捧。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晶晶 游晓鹏“王梦妇好,不惟孽?”——我又梦到妇好了,她不会有什么灾祸吧?占卜者,殷商武丁,一个深情的王。他的亡妻,妇好,那个于传世文献无名的女人,在3000多年后,出现在片片甲骨残断的卜辞中,让我们看到中国最早被记录的爱情。妇好和武丁究竟拥有怎样的爱情?
中新社郑州10月18日电 题:为何说甲骨文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信使”?——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甲骨学科首席教授宋镇豪作者 王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可以窥探3000多年前殷商社会生活场景,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延伸历史轴线。
最近纪录片《何以中国》热播,让大家再次感受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魅力和生命力,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中国政治文明连绵不断的生命力所在。在2月19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携手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就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演讲与讨论。
来源:【人民网】近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文字之都”河南安阳,在甲骨文发源地探寻汉字之根。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内观展时,记者注意到展览墙上,“中国河南安阳”六字的甲骨文含义被单独阐释展示。
习近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段话出自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