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孝顺”这样的中华传统美德作靠山,“都是为你好”这样的理由是无法让人闭嘴的。文/筱叶今年春节期间有一个提倡子女“常回家看看”的广告,男主角在打开门和父母拥抱的那一刻,先是一个成年人,镜头一转,靠在父母肩上的成了一个小孩。因为无论他们多大,在父母的眼中始终是小孩。
【百万妈妈交流平台,周周好礼送不停】微信公众号:小柚子童书微信号:youzibooks (长按复制至微信,搜索即可)小柚子童书——每天分享有趣、有料、有爱的童书,周周免费赠好书;亲切的父母交流社区;权威情感育儿专家咨询栏目,分享教育方法;全国优秀亲子活动发布专区;传播温馨的有声童
“你必须得听我的!”“你不能这么做!”在生活中总能够时不时的在耳边想起这些话语,总带有些强迫性。有时候是上级对下级,有时候是父母对儿女,而有时候是情侣或者朋友间。而且,每当这话说出来时,都有一个很正当的理由——我这是为你好。
其实我觉得,不是,恰恰相反,我们知道,但就是道理都懂,可是懂和做是两码事,父母和老师也是真的为我们好,可是有时候你们对我们的期望太高,再加上一旦我们达不到你们的那个期望,你们只会说“你怎么那么差啊,连这点都做不到等等”,可是你们没有问过我们,喜不喜欢,或许对于你们而言,我们就是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小孩子也有想法啊,谁规定小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呢?
可是也有这么一句话,可以说是很多父母嘴边最高频的一句话了那就是:都是为你好!有这么一部电视剧,叫《陪读妈妈》,两个出身不同,性格迥异的孩子,丁一一和罗盼,被父母安排在加拿大读书,因为适应不了国外的生活,想要回国,便自导自演一出“校园暴力事件”,以此达到回国的目的。
作者 | 若言很多人对“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都非常熟悉,每当出现高考、工作、结婚这些人生岔路口的时候就会听到。但有多少个“我都是为你好”只是披着善意外衣的“你必须按我说的做”。「我是你爸爸,你怎么能质疑我?」考完高考的时候填志愿,明明是一个人的事,却成了整个家族的事。
前言:“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就在他们或是粗暴,或是和蔼地夺走那些让我们愉快的事物时,他们总会不忘附加这样一句: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而这真的是一句带有说服性的辩词,它会在最后使我们也同意毁灭自己。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前阵子趁着日本电影回顾展,溜进电影院看了今敏的《东京教父》。朋友是第一次看,我好羡慕,结尾的新年日出太梦幻了,在银幕上才最是美妙。BGM都停了,只有扬着雪花的风声和静谧呼吸,美得无话可说。这是今敏导演难得的温情作品了。
近日,鄂靖文在《听姐说》模仿妈妈说“都是为你好”,有网友调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这段真的是人间真实,有多少人小时候被这句“都是为你好”反复折磨,鄂靖文还学会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小时候被妈妈说:“妈妈最不喜欢半途而废的孩子”,长大后对妈妈说:“女儿最不喜欢半途而废的妈妈”,这是什么大型“复仇”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