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泗洪县泗州戏剧团带来的泗州戏《信仰》亮相紫金文化艺术节。以泗洪县老党员张道干的故事为原型,该剧以央视栏目《等着我》来到当地采访“张道干老人找党”为叙事切入点,娓娓道来一位老党员历经70年初心不改的动人故事。演出结束后,“紫金闪评”来了——为“信仰”找到独特“戏核”“信仰”是一个宏大抽象的词语,还好《信仰》找到了一个独特且富有说服力的“戏核”。
泗州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杨八姐闯幽州》是泗州戏的经典优秀剧目。现在,安徽省泗州戏剧院正在对这一剧目进行升级和包装,全新版本的《杨八姐闯幽州》即将与观众见面。在安徽省泗州戏剧院的排练场上,《杨八姐闯幽州》的整个团队正在紧张的排练中。
6月5日晚,大型原创现代泗州戏《春满上塘》首场汇报演出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宿迁剧院精彩上演。《春满上塘》讲述了中国农科院高材料生任磊,为报效家乡,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回到曾被誉为“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的上塘,潜心研究家乡失传多年的“胭脂米”并获得成功。
泗州戏的马家班子李明礼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泗县有个泗州戏的马家班子。这个戏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泗县刘圩镇大马庄的马崇俊。也就是远近闻名的马小六子(乳名)。出身在贫苦农民家庭的马崇俊,自幼从师学艺,聪颖过人。少年时代,就和师傅一起,抱着土制琵琶,一弹一唱,沿门乞讨。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皖北人民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8月2日上午,宿州市泗州戏剧团为高新区杨圩村的村民们送上一道精彩的文艺大餐。
(速新闻记者 徐其崇) 记者采访仲辉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位老人声音“高八度”,虽然已经69岁了,但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唱起泗州戏字正腔圆。在泗洪县归仁镇,已经退休多年的仲辉如今正常给乡亲们放电影,自编、自导、自演泗州戏。
近日,安徽省参评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推荐名单公示。近年来,涡阳县青年泗州戏剧团坚持扎根乡土、服务农民,积极创作百姓喜爱的文艺作品,积极开展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演出2200余场,服务农民400余万人次。
泗州戏,原名“拉魂腔”,是安徽省四大戏曲之一。离开安徽也有不少年了,早些日子回皖,在蚌埠与剧作家李建设、泗州戏名角周斌、泗州戏爱好者冉梅、包东升、张会银、洪莉、解晓翎等好友相聚,竟又听到位于蚌埠市的安徽省泗州戏剧团著名演员、素有泗州戏“皇后”的李宝琴大师演唱的泗州戏,当即很激动地跟着唱了起来。
泗州戏是流传于我国淮河流域的特有剧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唱腔婉转悠扬、动人心魄,由于流传地区古时称为“泗州”,泗州戏也因此得名。一起去看看这个戏种和泗州戏传承人们的故事↓↓↓泗州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鹿士彬:锣鼓一响,把饼子贴墙上。
瑶剧虽然只有短暂的二十年历史,但由于它从舞台的角度对琴书进行了挖掘、加工、整理、创作,从而把琴书的曲牌、唱腔、剧本、音乐等方面的艺术水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泗州琴书的花腔最为丰富,大部来自地方小调,如 、 、 、 、 、 、 、 、 、等。
宣传海报9月14日,射阳县党群服务中心大剧院,观2023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会演剧目、大型原创现代泗州戏《春满上塘》,感受到一股子质朴爽朗、刚劲泼辣的“劲儿”,尤其是男主角母亲庚婶扮演者李洪湘的“拉魂腔”,明丽悠扬,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