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学校学生高逢占得以诗开篇,向观众娓娓道来《无名英雄毛伯温》的故事。
作品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感悟:这套书共9册,语言通俗易懂,少了以往历史书的厚重高深,多了些幽默诙谐。
有这样一本书,在2009年一名28岁的公务员凭借他赚了4000万,它成为三十年来最畅销的史学读本,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图书排行榜”前五名。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呢,它就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笔名是:当年明月,真实名字叫石悦。
名家评价“如果能做到有学术性而又好看,当然是最理想的,不过这个难度很高,可以做到的人寥寥无几。”他评价《明朝那些事儿》是“比较有趣的普及书”,“最大的特色是通俗易懂,也有趣。至于说到历史的真实,应该说大体上还是不错的,作者也花了不少工夫,没严重的错讹。当然了,这毕竟不是学术著作。”
2006年,一个爱读史书的男子,发现历史读物大都晦涩枯燥,便萌生了创作历史小说的念头。为求成功,他跑到寺庙求了支签,给自己取了笔名。男子叫石悦,他的笔名是当年明月。他在网上发的第一篇帖子,写的是朱元璋的故事,题目叫《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光在天涯就达到了千万级别的阅读量,2009年更完收笔时,版费达到了4100万,这在当时算是现象级的存在了,石悦这个人也懂得急流勇退,这部作品之后就没有混网文圈了,但是《明朝那些事儿》这部神作含金量还在。
他是“草根写史第一人”,27岁开始写书,28岁出版,销量高达3000万册,累计收获稿酬4100多万元,连续7届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红遍全国。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评价他说:“他是一个特别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明十七帝疑案》主讲人,历史学家毛佩琦评价他说:“史料功底十分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