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杨新元一或许,你在看到这篇文章前,还不一定知道有这么两样东西。更不知道,这两样东西就在自己的身上。它们会随着个人自身的喜怒哀乐而增加或者减少。翻开百度,对多巴胺和内啡肽的解释是,人体内的两种激素,都能够提供快乐。但产生的机理不一样。多巴胺是奖励机制。
申城中小学生即将迎来寒假,市教委昨日发布安全提示。其中,除了提醒学生在衣食住行方面注意防范风险,也特别提醒同学们多微笑,多自信,做好情绪管理。然而,对一些同学来说,假期除了睡个懒觉,打打游戏,拜年收压岁钱,仔细想想,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以让自己特别开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农林废弃物木质素也能变成多巴胺?日前,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陈祖鹏教授、青年教师董琳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从木质素到多巴胺的四步催化转化策略,也就是说,木质素合成多巴胺有了新路径,快乐也能从废弃木头里“迸”出来了。
大家好!我是一名年轻的心理咨询师。我叫文鑫。 很多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的朋友告诉我,总是在寻常事情中感慨万千,总能提出一些别人无法理解的问题和想法,网上也百搜不得其解的问题,总能关注到细微到毫厘的事情,却对生活琐屑时常健忘。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晏雯通讯员 陈红源 陈兰 周珊绘图 刘阳“多巴胺穿搭”“多巴胺花束”“多巴胺发型”“多巴胺饮品”……近段时间,不少网友一定对这些带有“多巴胺”标签的内容不陌生。“多巴胺穿搭”本是源于网友们对色彩明艳服饰搭配的概括,因其图案活泼、颜色丰富,得名“多巴胺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