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运行超过90个火星日,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获取了大量数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 贾阳: 在后轮上,左右两个后轮上都留了一个视觉特征,每走一米,它就在火星上留下了这两个字,然后我就量一下这两个字之间的距离,好比说0.8,我就知道滑移率是20%,表明正常没问题。
记者在活动中获悉,预计今年12月,“祝融号”火星车在满足两个特定条件后将会自主唤醒。在活动中,天问一号任务团队也带来了火星探测的最新消息,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贾阳告诉记者,“祝融号”火星车目前正处于休眠状态,预计今年12月,火星车在满足两个特定条件后将会自主唤醒。
记者今天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现火星着陆,截至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累计行驶889米,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祝融号”火星车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首期《未来中国》将视野投向了深邃的外太空,并邀请到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全中国最珍贵的车---火星车还会再次苏醒吗?科学家贾阳介绍了“祝融号”火星车目前已经超过了设计使用寿命,但仍然有再次苏醒过来的可能。
记者17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现火星着陆,截至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累计行驶889米,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祝融号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你知道吗?踏上火星表面的第一个中国航天器——“祝融号”火星车有着各种“独门绝活”。 如果它在行进中某个车轮沉陷或打滑空转,就会用上“蠕动模式”,像毛毛虫一样前进。此外,它还有蟹行功能,可以在火星横着走。
4月16日,小蓝鸟航天大佬@SegerYu发了几张黄沙漫漫的火星照片,近景中一个标志性的太阳能电池和导航相机的阴影照片,让广大网友立马认出这是“祝融”火星车,纷纷留言询问“祝融”火星近况如何,还能不能醒来等等。
来自国家航天局消息,截至7月11日20时,“祝融号”火星车已累计行驶410.025米,工况正常。同时,正在为“祝融号”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服务的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353天, 地火距离3.707亿千米,工况正常。
天问一号是我国第二个火星探测器,这一点可能超出了很多网友的预料,我国的第一个探测器是“萤火一号”,搭载在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上,在2011年11月8日发射后未能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最终坠入太平洋。
此前网上有消息传出,火星车“祝融号”与地球“失联”了。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近日回应称,9月下旬开始,受“日凌”现象的影响,天问一号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与地球间的通信将出现不稳定甚至中断,祝融号进入约一个月的“休假”状态。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截至2022年5月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651天,距离地球2.4亿千米,“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47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921米,两器累计获取约940GB原始科学数据,运行正常。
这次科学影像图发布,对于后续航天任务和航天研究来说,具有哪些价值?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