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弥撒》(The Mass)的创作源自于中世纪的法国游荡诗人,保存于德国中世纪巴伐利亚神秘诗稿《布兰诗歌》(CarminaBurana)及其交响乐。法国Era乐团在此基础上加以节奏强烈的现代电声乐,使全曲气势磅礴、震撼人心。Era的英文意为:时代、世纪。
斯特拉文斯基在音乐史上的角色与地位,恰如毕加索之于绘画史,卡夫卡之于文学史,这位现代乐派的旗手与领袖,在20世纪波谲云诡的艰难而复杂的境遇中——先后遭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纳粹的崛起与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经历着整个世界以及整个音乐历史的双重流浪,在巨大的声望所带来的无数镁光灯的暗影处,一个踽踽独行的寂寞身影在颠沛而辉煌的漫长人生中一直找寻着自己的原乡——那个超越了民族和地理意义之上的故乡,最终安身于跨越千年的音乐历史中。
上个世纪,四位外国音乐家与上海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一期的行知读书会邀请到古典音乐编导毕祎与新朋友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许慎做客,为读者分享意大利人富华、俄国人阿甫夏洛穆夫、德国人卫登堡、奥地利人阿德勒,四位音乐家在上海的非凡人生。
早在15世纪初就已开始的北方人一统天下的局面,可以在 1450年至1550 年间,一些主要作曲家和演奏家的生涯中得到生动的证明:其中大多数人毕生很大一部分时间供职于神圣罗马帝国,法国国王、教皇或意大利的某个官廷。
大型颁奖晚会最喜欢用的背景音乐,地球人都知道。《神雕侠侣》多次引用,哀伤感人。她原来是上海乐团的独奏演员,是从“小荧星”艺术团毕业的,在艺术上颇有成就,曾与上海轻音乐乐团合作过许多脍 炙人口的曲子,如:《幸福的傣乡》等等。
浙江音乐学院 瞿枫尽管如今维也纳被冠以“音乐之都”的美名,但这座城市并非一直傲立于音乐世界的中心。纵观维也纳历史,有两段时期可堪称其艺术的黄金时代:约1780-1830年的维也纳乐派时期与19、20世纪之交的“世纪末的维也纳”。
诞生与逝世1841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诞生于内拉霍齐夫斯1894 荷兰作曲家派佩尔诞生于泽尔斯特1921 德国作曲家恩格尔曼诞生于达姆斯塔特1922 苏联指挥家、作曲家杜洋诞生于耶路撒冷1925 冰岛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约翰森诞生1929 德国指挥家多纳伊诞生于柏林1934 英
经典曲目《The Mass》一般音译为“弥撒”,为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一种感恩祭祀仪式,是十七世纪欧洲教会音乐,起源于德国,节奏强劲紧凑,用声音营造出了一种人所不能触及的壮大与压力,而中间不失去优美圣洁的曲调搭配。
这段音乐已经被CCT那个V给用滥了,节目里有警-察追击的镜头出现,往往就能听到这段音乐,估计没交版权费;国内有个LJ电视剧也曾经盗用过,好可耻,我的鼻子就是那时给气歪了地址http://www.ecumu.net/magic_lin/The%20Rock.mp348.Blue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