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笤帚“守艺人”:巧手编制的端午祝福新华网拼版照片,图片为荣凤明和他所制作的工艺笤帚(6月21日摄)。荣凤明在家中检查编制完成的工艺笤帚(6月21日摄)。荣凤明使用石碾碾压工艺笤帚编制使用的原材料(6月21日摄)。荣凤明在家中制作工艺笤帚(6月21日摄)。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武红鹏 见习记者 王胜楠 通讯员 于宁 李帅 德州报道笤帚也称扫帚、扫把,虽然不起眼,但是在生活中却一时也离不开它,不仅仅是用来打扫家里院外,偶尔也会用于“教育”一下不听话的孩子。因此,家里有一把“称手”的笤帚,往往能在日常居家生活中节省不少力气。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江南雨)眼下正是铁扫帚丰收时刻,11月8日,笔者走进十堰市郧西县关防乡钟坪村村委会看见,村民们正忙碌着把收获晒干的铁扫帚整齐装车,运往沙沟村的群强铁扫帚加工车间。扫帚加工车间现场。
目前从事笤帚制作的村民有5名,带动百余名村民就业,年产笤帚300万把,产值超过2000万元。在王宏利家的笤帚作坊,已经泡好的高粱糜子堆放在工人手边,大家娴熟地在捆绑机上操作着,这里的工人均是来自本村的村民。
大扫除是迎接春节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马陆镇立新村,村民们对打扫庭院的扫帚,赋予了最传统的仪式感。立新村村民钱丽娟今年77岁,他们家至今还保留着手工扎扫帚的习惯。在钱丽娟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用的扫帚都是父亲手工制成的。“那时候每年过年前都会扎一把新的扫帚,能用一整年,扫地可干净了!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23日电(阿卜杜拉•热杰普)8月22日,记者走进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恰尔巴格镇阿日买里村的富豪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们正熟练地加工着扫把,导线、打孔、绑缚,大家分工细致,手脚麻利,不用多时一把扫把便“有模有样”了。
从过去的贫困户到现如今的 “扫帚大王”,他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扫帚,让扫帚远销全国各地,并返乡创业和家乡群众 “扫” 出增收致富路。红水乡距融水县城100公里,地理位置偏远,典型 “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多地少,没有经济收入来源。
央广网永州5月10日消息 5月10日,湖南省江永县松柏瑶族乡龙母致村村民莫禄福和往常一样,在家里编织“铁扫把”。乡纪委书记周伟带着黄甲岭学校、松柏小学的老师来到莫禄福的家,以每把12元的价格将滞销的300把扫帚全部收购。
在奉贤,有一项古老而精湛的手艺不仅是农村老人的生活技能更是对智慧和“手艺人”匠心的完美体现芦粟,是奉贤农村常见的一种植物初冬时节,青村镇吴房村的“手艺人”便开始沿着田间小河采集原料准备为自家制作一把芦粟扫帚制作芦粟扫帚的过程有些许繁复首先要将采摘下来的芦苇进行晾晒确保其充分干燥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国玲 通讯员 郑秀宝春节将至,潍坊青州市高柳镇正太清洁工艺品厂进入一年中最忙的时间段。手工扫帚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李杰和工人们正在制作新春扫帚挂饰。葫芦、红果、中国结……这些带有吉祥寓意的国潮元素组装起了月销万件的新春扫帚挂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