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爱打人,一不如意就打人,讲了骂了甚至打了,都没用!”这些攻击行为,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行为方式,一是直接身体伤害,如打人、推人,抓人等,二是语言伤害,如骂人,嘲笑他人等,三是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人坏话等。
《魔女宅急便》剧照。养育孩子是一件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精力的事,且没有明确的标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兼顾工作和生活琐事,难免没有耐心、对孩子说出“伤人”的话语,甚至有的父母会在责备孩子后感到后悔。和孩子“好好说话”是不容易的,但很多人不知道,“好好说话”是可以练习的。
4-6岁是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出现频率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好奇心和模仿性很强,发生攻击性行为较为常见。如果父母观察到孩子常常打人、骂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冲动毁物等表现时就要引起注意了,需要及时引导孩子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减轻这些行为表现。
这一事件不仅令人震惊和痛心,也引发了社会对校园霸凌、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家庭教育等问题的深刻反思。校园霸凌是指在学校或学校周围发生的恶意、重复的攻击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言语、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导致受害者感到被威胁、恐惧或羞辱。
Hello,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Matt,提倡体验式家庭教育,倡导科学育儿、理性育儿。有过这样一组调查,在幼儿园里90%的孩子有过和小朋友发生过争执,或者被欺负的经历,其中有60%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应该打回去,打回去,这是家长教给孩子普遍的做法。
作为家长,看到河北邯郸未成年人杀人案真的是很痛心,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如此行径的恶魔孩子。这几年,未成年人杀人案例越来越多,每次发生都是一个悲剧,作为家长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孩子保护自我的同时也要珍视他人生命,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