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四岁那年,父亲吃了败仗。北辽愿意议和,只是在条约上加了一项,要我前去和亲。1和亲的圣旨传入谢王府时,我的母亲几乎要哭哑了嗓子。宫里来的大太监一边温声安慰着我的母亲,说我去和亲后,我的父亲就能从狱中出来了,一边又示意手下的小太监们将我搀入一顶小轿,预备从宫中发嫁。
“当我离开天宫一号时,我曾向她庄严地敬了个军礼,坚定地对自己说,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再回来。”光阴荏苒,2022年6月5日,刘洋许下的愿望成真,她将驾乘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再征太空,登上中国自己的太空站。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侯嘉慧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他们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诠释医者仁心,践行“大国担当”。 今年是新中国援外医疗工作开展60周年。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援外日记》,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儿行千里母担忧,爸在此嘱咐你,在‘战场'上要奋勇杀敌,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爸等你凯旋。”11月14日下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核酸采样队小组长、妇科门诊护士长李贵萍给年过七旬的父亲写了一份家书,11月15日凌晨三点多,老父亲含泪执笔给女儿写下这封回信。
6月29日,苏州中考成绩揭晓。远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学的江苏援疆教师陈磊通过视频连线,和在苏州的女儿一起查阅了中考分数。“她有些紧张,但听到和预估基本一样,很开心。”面对女儿近660分的成绩,陈老师宽慰地说,“我对孩子有信心。
11月28日代号为“鲲鹏”的“运-20”专机接运第十一批4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踏过千重云浪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在韩国仁川机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队员执行第十一批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任务仪式结束后43位志愿军遗骸及相关遗物搭乘中国空军运-20专机,返回祖国11时接运
文/江和平1951年,江涛在志愿军司令部我的父亲江涛于1950年底至1957年底,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以下简称“志司”)度过了他31岁至38岁的7年时光,留下了近5万字的笔记和100余幅黑白照片,以及勋章、纪念章、证件、生活用品等遗物。
作者李莉 我的父亲、母亲是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结缘的,他们的婚姻、感情、家庭都经受了烽火硝烟和无数次枪林弹雨的洗礼、考验与磨砺。1945年春节前,母亲马上要临产了,而父亲所在的新四军三师独立旅第三支队为了痛歼日伪军,从1944年的12月至1945年2月间已经连续出击作战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