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网】扬“国医”之长,筑牢健康防火墙。为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理念,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让更多人了解必要的健康常识和科学养生知识,长城新媒体联合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推出《国医话健康》专栏,助您健康快乐每一天。今日的健康科普小课堂开课啦!
扬子晚报网12月28日讯(通讯员 刘海霞 记者 陈咏)宝宝发热,不少家长给孩子包裹得特别厚实,导致“捂热综合征”,出现高热、脱水等症状,个别因送医不及时,甚至危及生命。也有些家长,会采取“松一松”的做法。那么,到底该捂一捂还是松一松?
近期,不少地方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增加,发烧后“捂汗”有没有科学依据、广州流行的毒株是否比北京流行的毒株更“温和”、喝酒是不是真的可以杀死新冠病毒…陈思畅表示,“捂”是为了让体温升高,开始出汗后则要注意散热。
人们常觉得,发烧要捂汗,捂出汗来烧就退了,但医生提醒这种做法可能很危险。体温升高后,人体需要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如果热量散发受到了阻碍,体温持续升高并长时间维持高温,就会对身体机能产生损害,尤其是持续高热的时候。
宝山融媒体中心和宝山区各大医院联合打造的医疗健康科普类节目《指尖医生》,特邀上海市、区医学专家为您辨别疾病蛛丝马迹、解读疾病背后的奥秘……同时,节目还将为您提供上海医学权威专家的预约挂号,为您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对于发烧,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做法:发烧捂汗,多穿衣服多盖被,汗闷出来烧就退了。一旦体温超过38.0摄氏度,或到达高热持续期,人体不太会有畏寒这些情况,这时适当减少衣服和被子,配合身体正常散热,是退烧的重要途径,如果强行捂着组织散热,反而不利于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