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日军进城之后,一场无法形容的浩劫降临在这座城市的百姓身上。在短短六周内,30万中国同胞惨遭屠戮,南京变成了人间炼狱。那不是战争的残酷,而是赤裸裸的人性泯灭。用幸存者唐顺山的话说,“日军根本不是人,他们没有人性。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5日电(记者 周围围 廖书曼)敬献鲜花、焚香点烛……4月5日清明节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遇难者名单墙前,5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以及部分史学研究专家、日本友好人士,沉痛悼念当年被侵华日军血腥杀害的遇难者。
中新网3月8日电 歌手、导演、主持人......这些都是蔡国平的身份标签。旅居日本二十年,蔡国平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他对“中日友好”的认识日益深刻。2023年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由蔡国平导演的中日情感访谈栏目《萍水相逢》上线播出。
扬子晚报网8月3日讯(记者 薄云峰)8月1日下午,日本福冈县青少年中日友好代表团顺利抵达参访中国的首站——南京,并与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林敏洁教授、外国语学院师生及南京市高中生代表们等进行了线上线下深入友好的交流。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每日新闻》4月17日报道,日本熊本县发生地震后,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通过网络对熊本县中日友好协会表示慰问,“朋友们,你们还好吗”,16日开始被中国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引发关注。
□梁思齐(重庆大学)近日,一则“南京网约车司机拒载日本乘客”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并配有车内监控视频。有自媒体称,南京市交通局发布紧急通告,表示将对涉事司机进行严肃处理,此事迅速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大量评论和争议。
“今天看到艾妈妈了,四年没见面了,我想她。”日本友好人士松冈环口中的“艾妈妈”,正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两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及多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参加了国家公祭仪式。
中新社南京7月14日电 (记者 徐珊珊)“石川克己先生从1991年开始带领日本青年访华,到今年已经是第29次。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其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积极搭建起中日友好的桥梁和纽带。
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访华时,赠送中国1000多株大山樱。田中角荣送樱花的目的并不难猜,就是希望中日两国的关系,能够像那些樱花树一样,能够绵延不绝、健康茁壮的成长。